前一段时间Gmail在企业版中测试了一个Outbox的功能。基本的体验是这样的:
1、写邮件,完成后点击发送。
2、Outbox加粗,邮件存在Outbox中。提示:Your message has been placed in the outbox. View message
3、几秒中后,Outbox中的邮件消失,邮件发送出去。
4、写完的邮件出现在Send Mail里。
下面是抓图:
前一段时间Gmail在企业版中测试了一个Outbox的功能。基本的体验是这样的:
1、写邮件,完成后点击发送。
2、Outbox加粗,邮件存在Outbox中。提示:Your message has been placed in the outbox. View message
3、几秒中后,Outbox中的邮件消失,邮件发送出去。
4、写完的邮件出现在Send Mail里。
下面是抓图:
人说母爱是伟大的,小云天的生活用品和衣服,几乎我没操过心。瞧妈妈给准备的:
衣服好多是姥姥、奶奶给准备的。还有S阿姨,Y阿姨送的:
这么多用品,每个东东都是他妈妈给亲手买的,可怜我们小时候哪儿有这些:
好了,万事具备,只等小家伙出世了。
上周六参加了UCD2009书友会,我只想说一句:UCDChina 广州年会是成功的!感谢广州的朋友们,还有广州美院提供的场所,座在阶梯教室里的感觉,真不错。
周六下午参加了彭毅主持的《挑战Deadline – 项目管理的艺术》。说实话这场我觉得彭毅主持的不错,就是这个命题有点大了,其中大家对细节、制度有些太纠结了,另外我想应该让嘉宾先发言结束后,其它人最后再来讨论,这样可能会好一些。
好了,我觉得这一场讨论还是很激烈的,也有值得记录下来的东西,这里我只谈谈我对项目管理的一些想法,下面是彭毅的7个命题,我直接在下面回答了。
1. 怎样定义失败。在你所经历的项目中,有哪些失败的项目值得拿出来分享?
有一个前提,是谁来定义这个失败。比如设计师、产品经理、总监还是老板。我们讨论的是项目管理,那么就从项目经理上来看。我认同莫子的话,看目标,看目标有否达成。这里我们讨论似乎有点太限入细节了,大家都很积极。同时感觉到各个公司对这个职位的界定有些模糊,我想应该有一个专职项目经理去推动项目。如果用产品经理的眼光来界定(现场有一些朋友是产品经理兼职项目经理),那就不好办了。一开始项目经理就必须把目标与需求方或老板界定好目标,如果目标未达成,项目就是失败。至于项目目标是否对错,应该不是项目干系人所去考虑的问题,当然,我想项目干系人也应该要及时提出问题所在,如果都事不关己也不对。
现场我举了一个例子,例子是我听来的。大家对于例子本身会认为项目干系人不负责、项目没有传达到人等等问题,其实我想说的是项目风险的问题。任何项目都会有风险,包括发射卫星失败,项目干系人突遇车祸,项目资源临时调配等等,你总有想不到地方,或是你认为不会出问题的地方,但结果就是出了。关键问题是把项目做一两套备选方案,这一套方案不行,另外一套方案上。
还有一个问题,我想也不必太纠结于短期的项目失败,比如上线以后效果不好,也不意味着以后就不行了。反复迭代去改进就可以了,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要界定好,关注最终结果。
2. 此项目为什么失败,问题在哪里?
关于项目为什么失败的问题,和目标有关。如果站在项目经理的角色,会认为项目经理经验不足。有了解到国外的项目经理是比较强的,直接汇报对像是老板。
这个议题里好像大家还陷入一个考核的问题。我说下设计师的考核,设计师的考核一般由直属领导考核,这里是有盲区存在的。如果领导考核,只能占技术性考核,而业务性和服务性考核则应该由需求方或产品经理考核,两个考核应该各占50%。如果项目失败或设计师服务态度问题不好给了20分,但专业技术又不错,那么直属领导可以50分,这样设计师会得到70分,我想才算得上公平。如果说项目不成功来界定设计师的成绩,那么多少会有些偏颇。
3. 为什么没能预见问题的产生?
上面我有说了。这里我来之前有和同事聊,我们有一致的看法,是项目经理的经验问题,至于说有什么方法,我想就是建案例库,经常更新。
也不是否定这个命题,我还是认为人不可能预见所有的问题,你只能是做更多一些的预案来防止,真要是发生了,那就坦然面对。
4. 错误发生后,如何快速矫正?
这个问题上面有回答。下面三个问题我中途出去,一帮哥们围着聊天,未能参加完成。借此给各位抱歉了,但我也想说一下我的看法。
5. 在跨部门沟通中,最经常碰到什么问题,由什么原因造成?
先说原因,KPI未绑定是造成跨部门项目的最大问题。与其说跨部门沟通中的问题,不如说跨部门的项目问题。比如经常遇见的就是某个项目合作方部门不是太尽力啊,沟通时间长啊,理解有偏差啊,都是这个原因。因为合作部门有自己的KPI,你做你的,我做我的,绑定在一起就好了,只要一绑定了考核,你就看吧,人都可以座在一起。
前面曾鸣有提到过小团队的好处,我想特别适合小中型IT公司。大公司一纵一横还是好一点,但曾鸣提的我也有其它的看法,比如两三个人可以快速很好的解决问题,但前提条件是项目成员必须是对项目很有热情,有激情。另外也相互开玩笑,你们产品赚钱、我们不赚钱,你们天高皇帝远,我们流程多,呵呵。
说下人多的想法。我认为人多了得靠规范、靠制度,所有人都必须要按这个来,这样才能跑得更快。你要说如何建规范和制度,和项目成员一起定就OK了。项目成员少,主管可以带,多了以后问题会产生。比如:我有十个人手,一个人跟一条产品线,但十个人手未必要每个人都是100%工作饱和。从项目管理上看,如果突然追加需求,那十个人中必须有一个人可以抽出来。
项目管理中可能还有执行力的问题,这个感觉像管理范畴里的东西,说回了也有KPI的事。
6. 有哪些问题,会严重打击你的工作热情,或是团队工作热情,或是跨部门合作?
这个地方和前面讨论的KPI有关,就是如何正确评估界定项目成员的考核。有朋友提到了牛逼不讲理的人,不跟你商量就做的人,我想合适的方式首先应该是的沟通艺术,是问题就解决问题。是对的就要听,特别是有Sense的产品经理,有时候是要先听他们的,在没有数据的基础上,只能信赖经验,如果不认同经验,等于是不认同产品经理。听说有些哥们,连Flickr帐号、Twitter帐号都没,这做互联网产品经理说不过去啊。
7. 用什么工具进行项目管理?(如果能带来具体实例,将更好)
目前感觉简明、清晰、及时的项目邮件比用其它工具要好。只要你及时的发出项目进度邮件和项目问题抄送给项目组,比让所有人装上一个专业工具要好。如果说用Excel或Project来弄个漂亮的图,也不错。
换个角度看,如果是项目经理,也要看大家习惯用什么,大家用什么,你再用什么工具推动是比较好的。
结束:
最后要说一下:项目管理也是我比较喜欢的一个东东,有人说项目管理是人生必修课程。在两年多的项目管理中,很多人给了我帮助,比如在现场的同学,在以往的过程里,作为导师他教了我很多。这方面,他是长向,如果有同学想和他交流或是想从事项目管理的同学,可以加他的QQ。
另外再推荐熊晖的Qzone,因为这个哥们不仅每天和我一起班车,而且是专职项目管理,去广州之前也和我有过交流。有喜欢的同学和朋友也可以访问他的Qzone:http://sunshine.qzone.qq.com/
三、苏秋萍。这位来自新加坡的老爷子是最有意思的,而且还有一些小好色:)。整个演讲中,个人觉得他的演讲是最成功的,而从中的收获也是挺多。苏秋萍的主题是《The Principle of Great Work》。老爷子上来直接说了句:我发现大陆在文案上有很多问题(回来后看资料发现后苏老爷子也在暗恋李欣频,这个文案天后功底的确很强),有些基本功不到位,对平面了解缺乏。其实人家说这话还是有道理的,翻翻网络上的Banner,用文案吸引住眼光的,很少很少,似乎连仅存的一些印象都没有。下面是苏老提出的十二个设计原则:
1. Have a big idea. 这里是说在做之前一定要有一个想法,我理解就是一个达成什么样的目标或要成做成什么样的设计。这里展示了一个女人的胸和臀部的文案,苏老解释是某个国家黑啤酒的广告。他说这种酒在酒吧里经常有,男孩子去哪儿是干吗,泡MM嘛。他是通过这种性暗示的设计来达到这种“目的”。
2. Be original. 设计一定是原本无双的。
3. Be memorable. 一定要能被人们记住。我猜苏老的意思是要认真,否则你做了再多的设计只是浪费。
4. Be relevant. 要有相关性。
5. KISS. 不说了,是人都知道这个原则了。下面这个广告是为“God”设计的,看看简单的力量。
6. Simple doesn’t mean dumb.
7. Crooked line, straight picture.
8. Crooked picture, straight line。
9. Be an elephant carver. 不要花蛇添足,把多余的东西去掉。
10. In volvement. 设计让用户自己亲身参与进去。如:
11. If can’t be copy led or picture led (but it can’t be both).这里苏老的解释是你要表现文字就不要去表现图形。下面是一个预防乳腺癌的广告,左侧用大段文字描述如何切除乳房,右侧只用了几句话来表现如何做保健。
12. Ignore principle #11。规则是用来打破的,不要理睬上面11条原则,可能你会做的更好。
四、潘树锦。(略)
五、其实最后我就等伊藤直树了,他最有名的案例就是UNIQLO MARCH了。关于伊藤直树的PPT,看他的介绍下面的视频广告就可以了,有好事者可以搜一下,可以看到一些不错的东西,日本人做Flash类的表现,有点儿霸气的感觉。讲完后,尝试着想和伊藤交流一下,因为不懂日语,找了个翻译哥们帮忙了一下。哥们开始有点儿不情愿,后来亮了下名片,才同意帮忙翻译,其实没聊多久,但由于经过翻译,时间是比较长了。
我和伊藤的对话大概是这样的:
我:有很多好的创意,你是如何把他们转换为成品的?
伊:我们也有很多的创意,但淘汰下来的也很多,留下的就几个。
我:(这时候似乎翻译出了些问题,我继续问)我看到你的创意作品中有Web的东西, 我也听到你提到未来的网站不应该是条条框框的,我也认为不是这样的,但是当创意受到技术局限的时候,怎么推动呢?
伊:那就抛弃他(技术员),再去找。我也正在日本找一些优秀的Flasher。
我:…
伊:你是为企业设计,还是为公司?
我:我是来自腾讯的设计师,为公司设计。您知道QQ吗?
伊:噢,知道知道。
我:我们有很多有想法的东西就是不能在Web上表现,多少是与技术有关。但我看到您展示的东西都不错。
伊:(笑)那个优衣酷整个团队有50多个人呢。
我:这么多?
伊:这包括开发、后台、视频、Flasher…
我:原来,那您的意思是要为创意来储备技术人才吗?
伊:(点头)嗯。
我和翻译回顾了一下对话,翻译说对,是这样。后来和A爷聊的时候,我们基本上认为用一个50多人的团队来做一个东西在国内不太符合国情,如果用这么多人去做一站,成本上不值了。但A爷是什么样的人物,哎,一个A爷抵一个连啊,呵呵。
最后两张合影: 我和三木健
我和伊藤直树
周六受邀参加UCDChina广州年会,我将参加彭毅的这场《挑战Deadline——项目管理的艺术》,介时欢迎各位前来讨论。
另外,保持一贯的作风,这次也是想去招人滴,有点邪恶?:)
我很乐意接受各位同学、朋友的简历,我们会招交互设计师与用户研究工程师。
为此,我还建了一个QQ群,群号:67*****(此群已于2014年2月19日解散)。如果您不想面试这两个职位,或希望进入我们的人才库,或是想通过我推荐到腾讯的同学和朋友也可以加入这个QQ群,有什么问题都可以问我,我只回答可以回答的问题。
重复一次,群号:67*****(此群已于2014年2月19日解散)。进群报:“我想加入腾讯”
本群长期有效,不欢迎HR和猎头加入。
© 2024 Xiaoxiao’s Weblog.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50889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