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hoto of the day 2019.9.7
-
2019年9月第1周阅读金句回顾
- “① 电商进入下半场,从平台之战转向供应链之战。② 整个零售从“中心化”到“碎片化”,内容可以变成零售,社交可以变成零售,碎片化的结果,零售由流量逻辑变成精准逻辑。③ 今天,所有互联网公司都在从消费互联网到产业互联网。toB服务市场潜力巨大。④ 从全球到中国,到从中国到全球。今日头条现在流量一般来自国外。以上,我们可以看到,行业走到战略拐点,在未来10年左右,所有行业都会被数字化变革波及,10年之后,今天伟大的公司会在哪里?不一定。你以为你的对手是友商,其实你的对手是时势。⑤ 用旧地图找不到新大陆。“人们往往高估2年内的变化,而低估10年内的变化”,我们在战略层需要看10年,做1年,当你把眼光放到7年以后,你会发现没有对手。所以我特别在意长期主义。”(摘录来自:京东首席战略官廖建文博士最新分享《突破认知 挑战增长的极限》)
- 把B站打造成以内容为中心的社区,能极大减少由于用户规模的增加对原有用户的体验。每次用户见面只在视频下面见,社区扩大了十倍,只要这一类内容还在,他会觉得这个氛围是没有变化的。(摘录来自:《对话bilibili陈睿:在中国太少企业把用户当一个平等的人》1)
- 所有提供内容的产品,本质上都是填补人性的空缺。B站满足的是兴趣,你能结识与你有相同兴趣的人。头条满足的是Kill Time,这也是人的本质需求。快手有社区,而抖音是更纯粹的工具。你刷的时候,平均十五秒,它是一种条件反射、肌肉记忆,跟嗑瓜子很像,它是人的一种本能。(摘录来自:《对话bilibili陈睿:在中国太少企业把用户当一个平等的人》1)
- 这一章中真正有用的就是几句话,介绍了卡内基式的演讲公式:第一,先讲一个与演讲主题相关的、动人的个人故事。第二,为听众推荐可采用的具体行动。第三,简明清楚地解释采取该行动的好处。然后演讲结束。你想想看,大量的演讲者……就是不在乎对给听众具体的行动建议——说白了就是号召大家干点啥,更不在乎这些行动建议给听众带来的好处。他们为什么不在乎呢?他们以为听众是来听演讲的。错,听众关注的永远是自己的难题、挑战,你作为演讲者,提供一种行动建议,不管听众是不是采用,对他都有启发。。(摘录来自:《逻辑思维 第02期 你会“显得”很能干吗》文稿)
- 在《万历十五年》这本书中,作者黄仁宇就说,早在明朝的时候,中国就有完成军事现代化的组织,也就是全面进入热武器时代。但为什么没有成功呢?理由和今天说的一样,因为社会组织和生产方式不支持。而皇帝和大臣互相不信任的现象,就更是自古以来的问题了。至于外交认识,早在几百年前,宋、辽、金三朝之间,就频繁地签订和撕毁条约,只不过延续到清朝而已。所以,中国近代的种种危机,归根结底,都是国家体系和文明体系的危机。(摘录来自:《得到听书《天朝的崩溃》| 段文强解读》)
- “如前所述,如果不去主动寻找意义,那么即使我们被意义包围,我们也无法发现意义。现在给大家介绍一种发现生命瞬间意义的简单方法——“存在意义挖掘练习”。无论什么时候,只要你处于某种特别具有挑战的情境中,或者你认为它是你个人生活或工作生活中十分重要的时刻,就问问自己下面这些问题:①你是如何应对当时的情境或生活的?你是怎么做的?怎么想的?②你当时有何感受?产生了哪些情绪?③你从中学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新知识和技巧?态度有了什么变化?④你将如何从经历中成长?你将如何把自己学到的东西,特别是对自己的主要认识应用到个人成长中?”(摘录来自: 剧场亚历克斯·佩塔克斯. 《思维的囚徒》)
- “如果能更多地关注生命瞬间,我们就能更加接近意义。许多人把意义定义为“重要性”或“某种重要的事情”,但我们把意义定义为“与自己核心本质或真实本性达成的共鸣”。如果感觉某事很重要或知道某事很重要,这是因为它与我们的真实自我产生了共鸣。我想到了自己在美国家庭拥有的所有“物质”,开始思考我为什么会需要那么多的物质。就在这些反省的瞬间,我的意识就提升了。这不是一个金钱至上或反金钱至上的问题,而是金钱和物质在我的生活中应该扮演什么角色的问题。我得出的结论是,最终的目标是首先让自己的内心充实,然后再去追求物质,这和先追求物质然后再去寻找意义正好截然相反。”(摘录来自: 剧场亚历克斯·佩塔克斯. 《思维的囚徒》)
出处来源
1 对话bilibili陈睿:在中国太少企业把用户当一个平等的人
-
想进群的朋友了解一下
我在之前的两篇公众号文章中提到过一个“群”,结果引来不少朋友好奇,微信上申请加我好友,希望想进群交流。因为微信功能所限制,群里超过100个好友以后,就只能通过“加群主为好友,再由群主邀请进群”的方式才可以进到群里来。
这种方式比较复杂,我也能理解微信这么设计的用意,唯一不便的就是我自己操作起来很麻烦。
最严重的不是麻烦,是遗漏。当我通过了验证,有一些朋友可能因为忘了加“我”要干嘛,也没有和我说话,于是,这些朋友都成了我的沉默好友,因此也就错过加群的机会了。
首先要讲的是,我不介意朋友们进群交流,我的群其实人不多。群里的好友还起了一个名,叫“天哥和他的大小朋友”。
但是进群的人一多,就会出现大量的沉默用户,很多朋友只看,不发言了。所以,我还是希望有自己主动、愿意申请进群的朋友交流,而不是做一个旁听者。
其次,这个群的朋友来自四面八方,职业也很多,有00后的小朋友,也有70后的大朋友,有产品经理,也有设计师,有前端开发,也有后端开发;有学生,也有一些研究员朋友,还有咨询师、创业者。他们都是被我的公众号内容吸引而进群。
我会在群里分享一些前沿的东西和我的看法,这些内容包括职业、产品、设计、科技等等,我也会回答大家的一些问题,每个月还会分享一些“福利”。大家每天讨论的问题也有意思,有些问题我经过我的思考和整理后,我会直接在公众号文章中发表。
这个群的整体情况就是这样。
群里的人多了,我希望能成为一个精品真人交流群,而不是像外部的营销群,或是特别闲聊的群。
因此,我简单定了几条要求,各位想进群的朋友请留意。特别是第3条,嗯、要准备一个近期个人照片发到群里,让大家认识你。
还有第5条,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群里有一些海外的朋友、香港、台湾的朋友,关于政治类的话题,特别是近期容易引起争议的,就不讨论了。
好了,进群很简单,仔细阅读以下群规、然后加我的个人微信:liuyuntian等待我通过成为好友后、在微信聊天对话框中和我说一句话,我就会拉你进群。有时候我在忙,通过验证的时间可能会久一点,慢一点,请不要着急。如果你发现一天之后我还是没有通过或邀请,你可以再提醒我下。目前群里有197个人,微信群可以加500人,加满就不能再加了。
《天哥和他的大小朋友》微信群群规
2019年9月6日版
- 进群第一件事:自我介绍。
范例:大家好,我是王大牛,我通过张小丽介绍进群。我是视觉设计师,我在深圳工作,在这个行业已经工作三年了,很高兴认识各位。
- 进群第二件事:改名。
格式使用:深圳-视觉-张大飞;杭州-研二-李小丽
- 进群第三件事:发一张近期照片。
如果你不乐意发照片,那就是200元的红包发到群里,二选一。照片要求:不允许有帽子、眼镜、口罩遮挡
4.关于免费资料的下载后的应答
- 本群不讨论政治或情色恐怖话题
涉及群里的在台湾香港日本海外的朋友,特别是可能引起争议的政治话题,请各自回避。
感谢你的阅读,今天没有实质的内容,祝大家周末愉快。
-
Photo of the day 2019.9.6
用上了大熊的摄影作品当了壁纸。
-
我问大熊的8个问题
引言:大熊(公众号:Riix)是我最好的朋友之一,他不仅是我在2004-2008年在腾讯的同事,而且我们合作过项目,我负责交互、他负责视觉,吃过烧烤,打过游戏,我对他的了解比其他人更多。因此今天的8个问题,我就请他来回答了,其实他一直好幽默,以致于第一个版本太过于幽默我让他换了(哈哈)。大熊的介绍,我直接复制了他在 Linkedin 上的官方介绍:
大熊,深圳一线互联网公司14年工作经验,曾效力于腾讯(7年)、迅雷(3年)等一线互联网公司任职设计总监;帮助腾讯游戏、迅雷、柚子街、货车帮(满帮集团)等公司从0到1组建团队及公司团队培养和管理工作。
14年互联网行业设计执行经验,其中10年设计团队管理经验,3年互联网创业经验;培养过众多优秀的设计管理人才、行业专家、优秀创业者;曾服务和带领过众多团队:腾讯无线、电信、CDC、GDC、EDC、CUED;项目:SOSO、QQ蜂鸟计划、QQ游戏(QQ游戏大厅、欢乐棋牌: 欢乐斗地主/欢乐麻将、德州扑克、蓝钻贵族)、3366小游戏、手游宝、迅雷6、迅雷7、迅雷看看、迅雷影音。
问题一:你最满意的设计作品是哪个?这个作品是怎样获得认可的,能不能讲讲你的思考方式和中间过程?
设计服务于产品,设计作品是在特定环境中服务于特定产品所出现的产物;所以,不同的设计作品具备不同的产品个性、扮演不同的⻆⾊、产⽣不同的价值,你硬要问我,我会告诉你,是下一个。(笑)
作品被认可,一定是赋予了其宝贵的价值,其价值同时满足于客户和自己,⼜兼备自身的社会价值,我认为这是⼀个好的作品,这也是我的思考⽅式。
问题二:怎么拍照⽚才能拍好看,能不能简单说说?你有好⼏个单反相机,好几个镜头,但当我咨询你买什么相机时,你却说什么相机都可以拍好,能否解释这种矛盾现状?
我后面打算开设摄影课堂的付费教学课程,这个问题也是课程的目的和意义。
如何能拍摄好看,最重要的在于三个层次,发现、探索、取证:
- 首先我们需要找到我们要拍摄的对象,这是发现。
- 其次我们要探索被摄主体的价值,也就是被摄主体最美的地方。
- 最后取证,就是把美的地方通过你的器材放大10倍表现出来。
我们生活中很多女性朋友,其实她们是知道自己什么角度拍照最漂亮的,对于职业摄影师,很快就可以找到这个角度。对于一些物件、风景的拍摄,同理。
我的确是使用过一些摄影器材和镜头,现在主要使用Canon 1D和Leica Q2和iPhone Xr,它们在我的生活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任何摄影器材都可以拍摄好的照片,匹配被摄主体和当下环境是选择摄影器材最重要的思考点。当今市面的摄影器材基本都可以服务于各种被摄主体,购买相机,依然买你买得起最贵的那台,至少不用担心因为器材影响了你的创作和作品,不是吗?
摄影照片一:斯里兰卡国家公园国鸟
摄影照片二:斯里兰卡国家公园小猴子↑
摄影照片三:斐济海边日落↑
摄影照片四:forgfish (水下15米)↑
摄影照片五:米堆冰川↑
摄影照片六:珠穆朗玛峰日出↑
摄影照片七:雀儿山飞过的鸦雀↑
摄影照片八:腾讯圣诞晚会舞台拍摄
问题三:有很多朋友想去⼤公司工作,以你的经历,能否谈谈怎样才能去大公司⼯作?面试或其它方面有没有技巧或秘密?
大公司在人才挑选的时候不但看重专业能力,还会看重综合能力以及团队差异化能力。
- 专业能力,主要看2个层面,深度和广度。如果你是一位设计师,那么面试官提出一个问题考察你深度能够下潜到多少,然后问你一个产品运营、交互体验等方面的问题,看你的广度能够铺到多开,同时两个问题的交叉点,就是你在的位置。
- 综合能力包括面试时候所表现出来的沟通能力(对过往工作的阐述和对面试官提出问题的消化和解决能力)等等。
- 团队差异化主要是面试官考虑的,我们在做招聘的时候目标是非常明确的,候选人是否具备一些特殊能力是团队缺少的,这些能力是否可以变现,帮助团队解决问题且能为团队其它成员产生价值。
我们在自我学习和成长的时候,除了对自身专业深度的挖掘,还可以掌握一些可以变现的差异化能力,能够让它产生商业价值,提升被优先选中概率,那么你的主线/辅线,应该是7/3。
问题四:能不能聊一下2002年左右的“汐草街”,我好奇在那个话筒匮乏的年代,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会员可以录声音?你认为“汐草街”是一个独立 IP 吗,你还会继续经营它吗?
汐草街是一个很美的童话故事,在那个枯燥乏味的网络环境和时代,确实为大家增添了有意义的乐趣。所以当时汐草街那么多同学参与音频节目的录制,也是汐草街的氛围和兴趣使然,参与和看别人娱乐是完全不同的体验。
汐草街是一个独立IP,我会以新的方式来运营,受于粉丝的压力,我不能辜负了大家的期望。如果大家想了解汐草街的故事,可以在Riix公众号里面阅读这篇文章《那些年,汐草街的故事》。
问题五:我有留意到你去过很多地方旅游,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你觉得这个世界上最有意思的事是什么?你能不能讲三个你听到最好笑的笑话?
每一次旅行让我开心的是可以拍摄很多有意思的照片,能找到很多让我感兴趣的事、人或物。
我从事设计工作,我希望我设计的产品被大众知悉并反复使用是有意思的事情,我们现在做的小花熊蛋糕,服务于不同的客户,满足于客户的口味和视觉设计需求,这就是蛮有意思的事情,同时也为丰富了蛋糕市场。
三个最好笑的笑话,“最”就代表了唯一,三个最,那谁是最好笑的呢,这句话就本身就是一个笑话(笑),另外两个,容我点时间,我想想。
问题六:你们为什么要做蛋糕?作为一家蛋糕店的创始⼈,你认为你们的核心竟争⼒是什么?能不能给我的读者某个福利,从我这篇⽂章过去到你那⼉买蛋糕的,能否给个⼩小折扣?
我们有一段官宣,是这样写的:
小花熊官宣:小花和大熊家有两只蓝猫,猫猫的岁数几乎和我们来深圳的时间一样长,陪伴著店主在这个城市慢慢体味家的温暖。如今已是第8个年头,起初,小花把烘焙作为爱好做给家人和朋友。慢慢地,小花发现,美味又美心的甜品,也能在这钢筋混凝土的城市里带大家温暖和满足。虽然手作耗时,又无法量产,为挑选好原料也要花去大量的时间,但手作既真心又暖心,只为能把这份用心带给身边每一位朋友。
小花主要负责蛋糕的食材采购和制作与蛋糕设计,大熊(我)主要负责设计建议、产品拍摄和品牌管理以及运营工作。我们选用新鲜、优质的食材,按照客户的要求定制蛋糕,我们用心为客户做好每一个细节,加上我参与设计和品控,应该很有竞争力吧?(笑)
折扣?可以有,可以在旺旺上联系我们:
xiaohuaxiong.taobao.com (小花熊饼店)
问题七:现在你每天⼏点起床?为什么你要离开舒适区,选择⾃⼰做点东西?你怎么看中年危机,或是你有什么话可以对年轻的朋友(或设计师)讲讲?
每天早上5点-6点起床,晚上2点睡觉,中午休息1小时;在这样的环境中,自己就会跑起来,不会感觉疲惫,每天都很开心。
中年危机?的确,我们老了,不过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储备和实战能力不是那么容易被超越的;身在互联网,学习和掌握着新兴的资源和信息,我们不断吸收,已做好每一个环节的蜕变和迭代。很多朋友讲说压力来自于团队的年轻人,身体硬,能加班;有一些东西是需要时间累积,没有催化剂,像雪茄和威士忌、红酒的醇化,唯有时间赋予光华;所以,我不在危机中寻求方法,而是通过时间不断进化,醇化自己的能力,走出危机的圈子。
年轻的设计师在职场中,可以多和非设计师以及前辈交流,这样更利于自身成长和知识骨架的形成(可以说是知识的骨密度),只有足够的知识面广度和硬度才能决定知识深度,看看打地基时候,横向支撑面越大,才能确保深度够深。
问题八:从你的⻆度看,我的公众号有哪些地方可以再提升?
云天,您的公众号很完美,很多文章内容和提炼的结构,思考很周全、缜密;我看重设计的品牌价值、商业价值,以及行业和社会价值,对于我们的公众号,我们都可以从这几个维度去思考。
最后,感谢大熊的回答,如果各位想要他的“壁纸”或“蛋糕”,请关注下面他的公众号二维码“骚扰”他吧!或是加他的微信号:Riixiong 也可以!
感谢阅读,欢迎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