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这么说呢,因为:
腾讯ISUX在上海分部要招人啦!我们需要激情的交互、视觉、前端的大牛们,期待与你们相遇! 简历投递邮箱:isux@qq.com
为什么要这么说呢,因为:
腾讯ISUX在上海分部要招人啦!我们需要激情的交互、视觉、前端的大牛们,期待与你们相遇! 简历投递邮箱:isux@qq.com
看了不少的书,很少写读后感。昨天晚上看完了这本《设计是什么?》,一本关于保罗·兰德给弟子讲设计的书。书的内容很少,只有前半部分几十页是有用的。我记录一下大师对几个点的个人理解。这本书拍拍网上也有卖,有喜欢的可以点击下面的封面去购买。
观点一:“设计是一种关系。”在设计时,使用一个元素、仅仅只是一个单一的个体,一旦引入其它元素,两个元素之间就会有一定的关系存在。要么是这种关系,要么是那种关系。当引入更多元素的时候,元素间的关系会变得越来越复杂。从这个角度来看,设计是一种关系,即在复杂的元素中间寻找(和谐的)关系。保罗认为所有的一切都是“关系”,如果这个理论正确,那么一切都是可以设计的,因为我们来做某个设计,就是处理其中的“关系”。设计并不是决定某个产品的形状、材质、风格,而是当人想要做某个行为时,自然会找到一个“关系”以满足这个条件(现在看深泽直人设计的CD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同时保罗也认为“设计是一钟比例”,相比“关系“,”比例“似乎还是在处理“关系”,要么是大小、要么是颜色等等。
先前在工作中,在修改阶段大量的要求我们去思考、分析设计稿中每一个元素的使用,认为每一个元素都应该有一个理由存在。为什么要在这里这么用,为什么要那么用,为什么是这样,为什么是那样,我大量的考虑了元素存在的意义,其实忽略了元素之间的关系。因为,元素多了,大家都会把元素映射在脑子里,大脑不断在思考多元素之间的关系,会觉得复杂,难以理解。 反过来再看优秀的设计,都是简单的。那么设计和商业需求平衡的问题怎么解决呢,我想是保罗的下面一个观点。
观点二、“设计是形式与内容的冲突”。保罗认为设计是形式与内容的操作。内容就是想法,而形式是我们如何处理想法或是怎么做它。比如我要去医院,这个是内容,即我想要去做什么事,“座车”或“打的”这个是形式,形式是我们可以决定做的。现在也不难理解,如果“要去医院”没有确定,座车和打的是没有办法敲定。所谓的“冲突”,是两者达成一致之前的未解决的东西。坦白说,这个观点我还没完全理解透,先记录一下。观点三、“设计是化繁为简的过程”。这个结论应该会被大多数人认同,保罗提到了“先繁后简”的过程,认为繁简的因果关系是应该被关注到,设计是一个逐步到“简”的过程。 不能说一下子上来就“简”,应该是反复的处理“关系”,从而达到“简”。
最后还有一句记忆深刻的:“我们不只是设计师,我们还得处理客户,用政治的、社会的和美学的手段—–这是个大难题。”我想这里大师其实是在探讨“说服力”的问题,好的方案是否能被客户接受,要靠“政治的”、“社会的”、“美学的”的方法来达成。单一的提案,可能解决不了温饱的问题,多种“手段”来促成,而不是简单的拿出方案给客户。设计师担负的不仅仅是设计的使命,更多的是把设计推广给他人接受。
整本书很短,值得回味的东西很多,推荐给即将踏入设计行业的同学们。
认识Relen有很久了,基本上她是一年一本书的速度。这本书有些特别,从一开始动手,到最后出版的封面设计,Relen都花了大量的心血,很少见她和我正式的讨论封面的设计如何被普通老百姓接受。正式推荐这本关于色彩的好书:《写给大家看的色彩书①——设计配色基础》,此书即将上市,敬请期待。以下内容为转载:
原文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56b9480100o7rq.html
更多照片看这里 | 梁景红Relen的豆瓣小站
关注这个小小的行为艺术吧。
由于某个环节的失误,把书封的位置“圈1”印成了“圈黑”
如果你会来我的讲座,与Relen面对面,请Relen为你签上这个1。
如果你无法遇到Relen,请你重要的朋友、亲密的人、你的老师或长辈来帮你写下这个“1”
它既是色彩1的1,也是你今日的起点,更是唯一的1,是你与帮你填写这个数字的人之间的关系。
《写个大家看的色彩书①——设计配色基础》是Relen讨论色彩“写给大家看的色彩书”书系的第一本,主要谈及配色的基础技巧和必备理念。联合两岸出版社同步操作,未出版已受到多方关注。
内容提要
配色真的有那么难吗?其实它有规律、有方法、有诀窍,本书就来逐一讲解。
书中通过作者的原创示例和精选的代表性作品,详细讲解了色彩设计的五大原则和两大关键词选色法,并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如何突破已有的形式和惯有的配色思路,实现自我能力的提升。
书中提出的配色理念简单易行,带你梳理色彩创作的切入点,正确判断和思考色彩集合、色彩参照等配色概念,迅速理解色彩与图像的关系、色彩关键词等设计重点,将优秀作品的色彩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中。
本书的内文装帧设计和用色技巧,使其中的每一页都成为配色学习的参考佳作。
[box type=”info”]转载来源:Top 10 design-related Top 10 lists from 2010[/box]
1. The Top Ten Innovation Myths in the U.S. by Scott Berkun
2. Mashable’s Top 10 resources for design inspiration
3. 10 UX (User Experience) Blogs to Watch in 2010 by Whitney Hess
4. 10 of the best TED Talks by Smashing Lists
5. Fred Wilson’s 10 Golden Principles of Successful Web Apps from Think Vitamin
6. My Top 10 Design Resources by Mr. Joe Payton
7. Chris Spooner’s 10 Usability Crimes You Really Shouldn’t Commit
8. Gizmag’s Top 10 things you CAN’T have for Christmas 2010
9. The 10 weirdest questions asked during job interviews from Wired UK
10. Fast Company’s Top 10 most innovative design companies
昨天破天荒的参加了一次UCDChina的书友会,也是第一次完整的参加书友会(很多人应该会奇怪吧?)。对于这次书友会的整体的感觉就是:闷。我仅参加过了一次半的书友会,谈不上全部,感觉形式上还可以再调整调整,另外迅雷的组织还是不错,也看到了很脸熟的同学。后续的FAQ环节我回复了两个问题,现在也记录一下:
问:“交互设计师如何与产品经理PK?”
后面有一位做电子词典的同学几乎是问了同样的问题,我觉得他的问题可以从用户群研究分析着手,确定电子词典的使用用户群,以他们划分出用户画像来尝试进行颜色提案。换句话说,要关注的更多,才会有更好的说服力。
问:“做设计时,遇到和设计规范冲突的情况怎么办?”
大概记录一下当时我的回复,并补充了一些想法。今年的各种原因,很多会都没有去成,希望明年增加一些这样的机会,多多和大家沟通。
© 2024 Xiaoxiao’s Weblog.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50889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