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整理了一下我的RSS,在组内已做分享。这次去掉了大部分英文、新闻站点、私人的友情链接、WP一类内容,整个RSS订阅聚焦在交互、体验、Web新站点等订阅,欢迎下载。
btw:闻CW中文团队要撤了,有些可惜,不知道出了什么问题。
重新整理了一下我的RSS,在组内已做分享。这次去掉了大部分英文、新闻站点、私人的友情链接、WP一类内容,整个RSS订阅聚焦在交互、体验、Web新站点等订阅,欢迎下载。
btw:闻CW中文团队要撤了,有些可惜,不知道出了什么问题。
转载:http://hi.baidu.com/askhexiao
简单翻译了一下郭老师转载的Jeff Lash和Chris Baum关于用户体验跟产品管理关系的文章, 时间紧张还没有做校核, 全文如下:
第一章
用户体验(User Experience, UE)专业人员正逐渐从商业角度对他们的工作感兴趣,在他们的核心观念中,UE的重点是理解用户需求并创建有用和易用的产品来表达这种需求。
UE人员常常在他们的研究、设计和创意没有得到相应的尊重时感到非常失落。差不多每个UE人员都有过与那些尽管缺少交互方面的需求和流程的知识,却根据他们的感觉或毫无道理的看法来驳回一个建立在研究基础上的设计的领导者打交道的糟糕经历。
很多UE人员逐渐意识到他们有经验和洞察力来运用权威性并在帮助构建的产品中发挥更大影响力,产品管理人员也对这些希望扩大影响以保证以用户为中心的产品开发顺利进行的交互设计师、信息架构师和易用性工程师等有了更多的兴趣。
对很多UE实践者而言,成为产品经理(Product Manager, PM)是一个合理的转换,因为两者往往需要类似的技能,特点和能力。此外产品管理是很多组织共有的角色,向这样一个已存在的角色过渡是较为容易的,只是信息架构师或交互设计师如果选择用这种直接方式来影响产品的话,他们还需要学会换位思考。
上周写了一篇《传统行业中的用户体验》的日志,其中我提到了保利影院的较差体验。前日在查看后台评论时,发现了一个ID为“中国排名第一的交互设计师”,邮箱为Sorry@sorry.com的朋友发出的五条留言记录,我稍稍整理了一下,放在了下面。
有些惊叹网络的影响力,去年也有过一次,在这里。我还无法判断是否来自于保利影院的那个MM,但能看出来,对体验的理解和公司管理的差异,都相差比较大。诚然,在这里,如果真正是因为我的文章受到了扣工资的罚款,我想在一定程度上是帮助了这个MM本身;如果产品和服务能做的更好,收益者是全体大众。
在这里,针对我提到的一些问题,个人给保利影院提几个建议如下:
以下为这位“中国排名第一的交互设计师”的全部留言(有段落与错别字调整):
体验感受:深圳保利剧院不尊重用户隐私,没有被告之权(只能吃爆米花而不能自己带零食),有强盗理论,没有Ren木又,服务生有武力倾向。虽然电影很好看,但还是看了一场不愉快的电影。
体验感受:KFC的门面和服务保持一致,在遇到同类产品时有大肚胸怀(KFC应该只有百事可乐,黑可乐属于可口可乐);针对产品遇到问题时,主动承担问题,并给用户惊喜(一个鸡翅坏了居然换了一对)。KFC有这样的好事,下次不来都不行。
一些对传统行业的反思:
其实体验后有很多思考的地方,两家公司都是服务性行业,使用的员工都为中国本土员工,但服务质量两个相差很远。去过KFC的人知道,有时候去KFC并不是为了吃东西,有人认为KFC是种文化。我在保利剧院还发现,一些人竟为了到底是上排的12号,还是为下排的12号是哪个而争执。细节无处不在,但保证这些细节从而达到体验很好的是什么。为了了解KFC这些成功的因素,我在百度上找到了《肯德基企业内部管理》这个资料,在这个PPT上我看到普通员工岗位工作职能技术主要要求:
我相信这一份57页的PPT肯定不是最详细的内部资料,但仅仅上面六条规定就能看得出KFC的管理理念之深、之精。KFC把服务质量当作满意度,让每个基层员工都有轮换不同的岗位,因为不同的岗位,不同的技能,对团队协作、对本职技能提升大有好处,才人们感觉到一线的服务生都那么亲切且能解决发生的问题。前天还有人和我抱怨设计师为什么要切图,我想这个应该是最好的解释。KFC的成功似乎不可超越,但我想,细化以上六条要求,规范成体系与标准并加以执行,一定是成功的原因之一。
最后,也让我们这些在互联网上打造优质的用户体验的人们再默念一遍KFC的企业文化吧:
服务至上、追求卓越
重视和追求完美的服务质量
正面积极,认同鼓励
餐厅经理第一
一切围绕餐厅第一线服务的思想,同时也鼓励各餐厅积极进取,展开良性竞争
群策群力,共赴卓越
© 2025 Xiaoxiao’s Weblog.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50889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