匿名用户 提问:老师,你好。 面对一些设计稿或者一些业务需求,总是没什么想法,也不知道怎么评价,好像改或不改没有什么太大差别,久而久之好像变成需求评审上的小透明了,怎么解决没啥想法的事情。
我饿了,我会想吃东西。
我看了《西游记》,我才知道美猴王。
我听说大海很美,我可能会想去看看。
我知道13 x 12 = 156,因为我知道九九乘法表。
我不知道业务是什么,我自然不会有想法。
out 的前提,是 in。
匿名用户 提问:老师,你好。 面对一些设计稿或者一些业务需求,总是没什么想法,也不知道怎么评价,好像改或不改没有什么太大差别,久而久之好像变成需求评审上的小透明了,怎么解决没啥想法的事情。
我饿了,我会想吃东西。
我看了《西游记》,我才知道美猴王。
我听说大海很美,我可能会想去看看。
我知道13 x 12 = 156,因为我知道九九乘法表。
我不知道业务是什么,我自然不会有想法。
out 的前提,是 in。
在职场中的沟通中,我会和不同的人说不同的话,甚至是语气语调都会不同,这是因为每个人都是有差异性的。有的人会外向一些,有的人会内向一些,有些人张扬一些,有些人侃侃而谈,使用他们的表达方式,可以让我更快地和他们保持共情,也能更快地知道他们想要的东西。比如对方说“我靠,你这身衣服好看!”那我可会说:“操,有眼光啊!三本耀司设计的,找个时间我带你去看,去不去?”这种比较粗俗的表达,其实我是有策略和有针对性的,它可以让沟通的双方更快地进入下一个阶段。
“沟通对事不对人”这句话逻辑上是合理的,可由于我们每个人的表达不同,那么即使你认为是“对事”,但如果你的表达方式对方不喜欢,那么沟通也是无效的。人是有情绪的动物,更需要考虑语言表达对他的影响。比如“这件事该你们负责”和“这件事我们可以这么干”是一样的,但后者的效果更好。
职场中时不时会有生气,愤怒,郁闷,失望这类情绪,面对问题能做到波澜不惊的人不多。人都有七情六欲,如果你一时不能态然处之,那么当自己感觉到很不开心的时候,暂时就不要和对方沟通了。如果对方不是让你情绪有 波动的人,这里的好处也不是不言而喻的;如果对方是那个让你生气的人,那么暂时的回避也能让你有时间思考如何解决。
我很乐于和领导沟通,也不太害怕和领导沟通。我认为自己不害怕的原因,是每一次沟通之前,我都会做好十足的准备,这里包括并不限于:有设计感的PPT,良好的汇报结构,尽可能地准备逐字稿,对每一个细节反复推敲逻辑,提前把PPT和沟通的内容自己演练下,想象领导要问自己的时候从哪些维度回答,收集更多的数据和用户的反馈,头天晚上准备好精神点儿的衣服,和相关同事沟通一些必要的事宜……如果你不想错过和领导的每一次沟通,都可以尝试一下多做做准备。
© 2022 Xiaoxiao’s Weblog.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50889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