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x type=”tick”]以下短句均摘录于互联网、出版物、私人议论,不列出处,各自搜索。[/box]
- [highlight]人有构建嵌套场景的能力,有与他人联结的渴望。这是人区别与其它动物能力的两个主要原因[/highlight]。
- 宫崎骏:“和什么都不做就死了相比,在制作中死去要好得多。”
- 判断是不是一个好设计,要看用户是怎么使用它的。传统的教育是告诉你之前的经验是如何用的,但它没有告诉你这个东西到底是不是好的,如何评判。
- 既然消费品不会因为被人类使用而感到荣幸,那么只好反过来,让人类因为使用消费品而感到荣幸。
- 人类比其他任何物种都要聪明的原因,不是因为我们的脑子更大或更强,甚至也不是因为我们有能力反思自己犯过的错误,而是我们有能力分享彼此的试错历史,享受他人经验教训的福利。
- 不要为了创新而创新;[highlight]创新要从细节入手,由这些细节堆叠形成用户有感的体验[/highlight] 。
- 要了解产品背后的逻辑。‘产品本来就是为用户服务 ,而不是以老板意志为转移的’
- 「三角形筆記」的核心:「做什麼?」「為了誰?」「成本多少?」
- “测试图片对他们而言非常新颖”,一位Netflix高管说道,“我们需要向他们解释,算法对每位观众进行个性化选择推送不同的图片,我们的节目标题就能赢得10%-20%-35%的观看增长率。”
- 人们追求金钱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海景别墅还是顶级超跑?玉盘珍馐还是锦衣罗裳?猜猜罗宾斯的答案是什么?分享。出乎意料吧,但仔细想想又在情理之中。罗宾斯说:“普通人整天想的是我应该如何挣钱,而成功人士整天在想我应该如何分享,也就是投资。”
- 学习就是行为的改变。模仿就是将自己的旧行为模式,改变成模仿对象的新行为模式。如此看来,模仿就是一种学习方式。
- 需要说明的是,淘宝打败美国易贝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淘宝鼓励商家和消费者直接、充分地连接、互动,而易贝则在这方面无动于衷。
- 在和网红雪梨聊天时,她曾对我讲过这样一个细节:2012-2013年,她会用专业相机拍摄清晰度很高的商品照片,这也是用户喜欢她的商品的一大原因;到2015年,她开始只用iPhone手机拍摄商品照片,因为iPhone拍出的照片会让用户产生更为亲近的感觉,更容易获得社群的认同。
- 虽然未来的组织会演变成何种模样现在还言之过早,但是,未来组织最重要的原则却已经越来越清晰——拥抱赋能,忘掉传统的管理或激励。
- 日常中,到处都有长篇大论的信息、分析、讨论,而更重要的是它们的含义、结论,最终如何帮助解决问题、达成目标。追问「so what」是一种适用范围极广的方法,帮助我们言之有物、言之有用。所以,我们对每项工作进行前置思考的反复练习:追问目标,分析受众,压榨「so what」。
- 我们今天生活的这个世界,就是自然而然发展出来的。这种自发的、没有预定方向的逐渐演变,才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最大力量。
- 《西游记》的作者,十有八九不是吴承恩。
- 这个实验很有意思,它证明了人是很不理性的,你只要先拿到一个东西,你就会觉得自己拥有这个东西,就不想放掉它了,这个就是拥有感最根本的示范。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这叫做禀赋效应,就是说,我们对于自己所拥有东西的价值往往会看得更重。
- [highlight]创新[/highlight]表面看,是大公司压制vs.小公司出头的公司博弈,[highlight]内核看,却是个“社会创新环境如何形成”的国家命题[/highlight],涉及科研、市场、人口、政策、配套、文化等方面。
2 Responses
对第18条很有感触,人们在购买较名贵物品、或奢侈品时这种心理会更加明显,也包括很多电子产品,哪怕再难,他也要去想办法得到。
最近我也发现一条营销的规律,加入会员,用户可能会有一定的抗拒。如果改成“获得会员”、“购买会员”,用户会有一种归属感,把会员或者产品当作是他的私有物。用户越是认为是自己的私有物,对这个产品会越虔诚。
说白了都是情感化在「作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