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间的发烧,尔后还这么开心,真是的……

突然间的发烧,尔后还这么开心,真是的……

“过去这些年整个中国市场、中国企业的发展特别容易,靠市场红利驱动就能发展,就能赚钱,所以他们对于新工具、新方法的采用意愿特别特别低。走到今天,我认为这个事情发生变化了,所有的企业,所有的商家的经营因为遇到障碍了,所以当它的销售额不涨、利润不涨。最近一段时间里面,我的判断是下一波中国互联网如果想回暖的话,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向是供应链和to B行业的创新,是他们驱动的。供给侧如果要做改革的话,可能有哪些变化。”(摘录来自:《王兴8年内部演讲:如何进化成为王兴》1)
格局是什么?格局就是懂得体制,了解江湖,上能达于庙堂,下能安于草芥。有专业,懂人文,知行合一,又本于良知。(摘录来自:朋友圈,不详)
品牌的自救关键点应当回归用户本身。以下有3点值得每一位餐饮人思考:我们希望打动什么人群?我们用什么样的价值打动?用户如何体验这个价值?(摘录来自:《餐饮行业观察小结 | 体验如何赋能餐饮行业?》2)
莱考夫认为,不需要隐喻的概念来自我们的感官经验。我们存在于这个世界上,伸出手、伸出脚的一瞬间,就对空间方位有了最基本的感知。除了方位,人还有很多最基本的感官经验,他们都是不需要隐喻就可以建立的概念。在这本书里,莱考夫主要分析了其中的两种:一个是方位,一个是容器,相应的他也提出了两种隐喻:方位隐喻和容器隐喻。先来说方位隐喻。上下、前后都是方位,我们对时间的概念基本都是借助方位隐喻形成的,除了刚才讲的前天、后天,还有上午、下午。再来看容器隐喻。你想想,人是一种物质的存在,由皮肤包裹起来,这样才能跟这个世界区隔开。在这个意义上说,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容器,所以,跟方向一样,容器也是我们对这个世界的最直接的感官经验。(摘录来自:得到听书《我们赖以我现在的隐喻》文字版解读文稿)
是什么导致了这种吝啬行为?我们发表于《组织行为期刊》(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的研究发现,设计工作的方式会影响到员工是与同事共享还是向同事隐藏知识。具体说来,我们发现,认知上越复杂的工作——人们需要处理大量的信息并解决复杂的问题——往往更能促成知识共享,有更多自主权的工作也是如此。通过重视工作的这些方面,管理者就能鼓励员工更多共享、更少隐藏。我们的分析得出了三大发现:第一,人们出于不同原因共享和隐藏知识。第二,如前所述,从事认知要求高的工作并拥有很多自主权时,他们共享的动机才更强烈。第三,如果他们认为同事过于依赖他们,他们隐藏知识的可能性更大。(摘录来自:哈佛商业评论 2019年第10期《员工为何不愿共享知识》)
顾名思义,暗示的作用方式就是潜移默化。它不是直接地、面对面地赋予人什么,而是间接地、含蓄地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从心理学角度说,它是绕过人的意识,调动潜意识的力量,这样就可以开发人的潜能。统计表明,NBA球员在比赛中常常击掌、撞胸,都会有优秀的表现(摘录来自: 《刻意观察:看透简单行为背后的复杂动机》)
我们可以从另外一种与自我暗示极为接近的方法中得到启发,那就是想象。想象的作用似乎比暗示更为传奇,其实想象本身就是一种形象丰富的暗示。……事实上,想象的作用远比我们了解的强大。任何思维过程都有想象的参与。比如艺术鉴赏,像上面说的印象画,不想象就难以把握它的美;比如演戏,不想象人物在场景下的表现,就不能模仿出来;比如网上买衣服,不想象就不知道合不合身。只是这些想象,没有提到我们的意识层面。如果我们能有意识地想象着做事,效果会不一样。想象的素材是来自现实和原有的记忆,想象的过程是对旧形象的加工和改造。它既能激起人的情感共鸣,也是创造发明的不二途径。(摘录来自: 《刻意观察:看透简单行为背后的复杂动机》)
出处来源
1 王兴8年内部演讲:如何进化成为王兴
2 餐饮行业观察小结 | 体验如何赋能餐饮行业?
一天的商业培训,感谢招商银行的邀请,也是老朋友了!

见到了阿坚,聊了聊老话题。

今天没有具体内容,因为我在准备周六的一个事情,所以今天主要是分享我的想法、还有群里朋友们共同创作的一些东西。
这个想法,被我变成了一个群里的小活动,用以启发大家的思路。小活动的名称叫《如何撩到“大佬”》。想法最初的来源是“问题”,我开了公众号以后,收到了太多的问题,有企业高管也有公司总监,但更多的问题是来自新人。他们渴望学习,渴望进入到更好的公司和环境。但由于各种原因,一直找不到出路。
我想尝试解决这个问题,希望通过这种“共创”小活动,来启发“底层”(非贬义)的同学们思考,如何快速与他人进行连接。
因为“第三道门”这个概念的出现,我认为可以主动出击,尝试思考一些问题。但思考并不能只是停留在大脑里,先把它写下来,再来整合以指导我们下一步,会更好,这也就是我之前提到过的“Do-Find-Why”。
这次的话题,我定位在“如何撩到大佬”上,这里有一个“链接策略”,周一的时候我写过一个总结:
信息是流动的,优质的信息不会主动靠你太近。这好比有一张蜘蛛网,大蜘蛛在正中心,如果你是一只小蜘蛛,想从蜘蛛网的一端到另一端,只有靠近大蜘蛛,才能尽快的到达另一端。你通过大蜘蛛,就是建立了一种连接。
如果你要进行连接,就要分析连接人的“渠道”(从哪儿能搭得上),还要分析你的“理由”(猜想可能性的原因),最后才是你的“方法”(你要怎么干)。我认为有这三个部分就够了,于是使用“腾讯文档”创建了一个共同协作的表格。
发到群里后,有兴趣的朋友不少,马上填满了整个表格(共创的魅力)。隐藏掉大家的名字,我把这些内容全部发出来。当然,大家填写的内容不是很严谨,但终究是我们开始了“Do”,一定会找到“Why”,下图两张截屏和小程序码提供给有需要的人参考,学习。


长按下图小程序码,进入后分享给自己即可查看

而后,还有同学进行了一个方法论凝练,经过他的允许,我也发出来。

我不知道这种玩法有没有人进行过,只是给各位提供一种思路来解决问题吧。最后,值得注意的是,开始行动一样是非常重要的事( 群友 Estelle 提醒)。
感谢阅读!
© 2025 Xiaoxiao’s Weblog.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50889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