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个月在网上看到别人讲生产力工具的视频,忽然发现Stream Deck居然可当成快捷工具来使用。于是,前前后后买了三个Stream Deck(有二手的),似乎终于解决了效率提升的问题。
-
Photo of the day 2022.7.2
-
承诺是信任的基石
答应别人是一件很轻松的事,不过这即将开始了兑现承诺的过程。由于口头应答不是合同,更没有约束,承诺就变成了双方心照不宣的事情。如果因为事情小风险可控,我们选择晚一天给对方,可殊不知,这样就打破了信任。或许你觉得无所谓,或许对方也没有察觉这是个问题,选择接受你,那么信任度就会下降一点点。等信任丢得多了,就再也找不回来了。无论怎么样,无论发生了什么,我们都应该尽最大的可能来信守承诺。
-
下一步的动作很重要
我们看重环境,看重回报,看重情绪,但更应该看重“Next Action”,这是因为结果由一步步连续的动作组成,没有第一个 Next Action ,就不会产生第二个 Next Action ,动作的连续性会让人不断驱动自己接下来要做什么,怎么做,以及怎么做可以更好。例如早上起来,我们可以想想“接下来我要做什么?”例如工作做完了后,我们可以问问自己“下一步”要转交给同事看吗?要再检查一次吗?要马上群发吗?要认真写一段文案吗?还是要把工作存档?下一步的动作重要的意义在于,它能唤醒你不断不断的思考。
-
“巨婴”心态
刘老师您好,我是一名毕业参加工作两年的交互设计师,前公司因为考虑到定居换城市所以一年就离职了,去年年底入职了梦想的大厂。 最近很纠结要不要换工作,原因主要以下几点: 1.入职之后发现领导不是设计专业出身,专业上给不到任何建议,设计的要求上线就好,没有任何设计价值的验证; 2.负责的工作也相比于前公司简单的多,前公司很重视校招生的培养,很多重要的项目也会给校招生组做,很注重设计思维,现在公司负责的工作感觉一个实习生都能做好; 3.关于项目,好不容易负责的系统有了好的项目,也会被突然换人,换成其他设计师完成。担心一年下来可能连一个拿得出手的项目都没有,如果离开时拿着上家公司的项目去找工作担心会不会有影响? 最近真的很焦虑,求助老师解答~
有一些“巨婴”心态,当然用这个词并不太好听,我并无恶意。
比如:“领导不是专业出身,专业上给不到建议。 ”
一定要让领导给员工专业上的建议,其实就是巨婴心态。我们已经是成年人,应该学会自我成长和自我发展,领导可以给建议,也可以不给,这才是逻辑。强求领导给专业意见,其实是一厢情愿。如果这个公司只有三个人,一个老板,一个开发,一个你。
试问我们要让老板给专业建议吗?
像“前公司很重视校招生的培养”也一样,并不是所有公司都重视人员的培养,应该像个大人一样坦然面对。
其实这些都是个人的想象,如果让你的领导来回答这个问题,他的答案可能完全不一样。我有下属曾经在网上抱怨过你说的第3点“会被突然换人,换成其他设计师完成”。可是事实完全不是这样,因为他自己做事太马虎。有需求方投诉过他。而这些都是可控因素,还不是主要因素,主要原因是我们发现他更适合做另外一个大的项目。
我想说的是,你想象中的状态,可能并不是真实的情况,或许和领导沟通一次比较好,找找真实的原因。
以上简单说起来,就是:认清现实,追求真实。
认清现实特别重要,你需要知道,我们都已经长大了,我们不是小孩子要大人来喂着吃饭,一定要给建议。职场其实并不是说有人一定乐意或是职责上帮你成长,甚至是领导。其次,设计的价值并不像外界标榜的那么大,要知道产品成功的背后是一群人努力的结果,设计只是一部分。如果过分强调设计的价值,设计的话语权,本身就不是认清现实的表现。(当然,我自己认为设计还是有意义的)
最后多说一句,认真做任何一件小事,都能成功。要知道,在职场近二十年中,我做过大大小小上百个项目,能拿出来放到Linkedin上给自己加分的,也就是那么十几个项目。而其他上百个项目,不是小的,就是失败的项目。而我自己对这些失败项目或小项目的总结,就是认真大过一切,每个小事情,都让我积累了更多的经验。有了这些失败的/小的项目,才促成了我可以做成那么有限的十几个还能拿得出手的项目。
你想想,你才几年工作经验,是不是急于求成了?
最后,国内的大厂也就那么多,达到自己理想中的环境并不多。很多时候,人都会在“不好”的环境下生存,其实,我们更应该学会在“不好”的环境下突破自己的心理状态,这样才能够走到更好的环境中。
-
闲聊中的随笔
人买很多东西,是多种因素造成的。有时候是喜欢,有时候是心理压力,有时候是捡便宜,有时候是想占便宜,有时候是发泄,有时候可能是其他不稳定因素……
说不需要,是从功利主义或实用主义的角度看,买那么多就是不需要啦,但从心理角度,人可能是需要的。
在深圳生活,慢不下来的原因是这些年新兴行业在高速发展,我们这一代人正好赶上了,外加深圳这个地方小,房子少,而稀缺资源总是昂贵的,于是人就不停地赚钱,大部分钱都花在房子上了。
国外的恐怖是真实存在的,我那个同事Hotimi每天带刀上班,那个00后,出去聚会就穿防弹衣。这就是真实的美国社会给人的心理压力。你不学个防身术还真不行,走在马路上说不定遇到有精神病的人给你一拳。国外生活不仅是社会关系的问题,还有文化融入的问题,人家说个啥你都不懂为什么笑,才是最大的麻烦。
财务自由很难,难的其实还不是钱的问题,归根结底是你和你的另一半(甚至是两个家族)是不是想过一种简单不买房的生活。在国内这个环境下不容易,国外很多人是每个月赚多少花多少,这种吃一天High一天的理念恐怕接受起来要很久。看国外小孩每天都很开心,学得也自由那都是假象,有钱的人还是放学后找名师补课,只有黑人的小孩才去玩。
不是国内“卷”的影响,是我们这儿的人太多了。国外的人都在法律框架下想着怎么创新,我们的人都想着在不怎么创新的创新中防止你抄(前天直播讲过)。你跑国外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了?还有另外的问题,移民这么容易的话好多人都跑了。那种天天工作8小时的生活根本就不是生活,好多人在8小时之外做了另外的一些事,他的人生才会绽放。像击败邹市明的日本小伙子木村翔,就是居酒屋送酒的,晚上或有空的时候才去练拳,而他的生活就是很清贫的,直到击败邹市明后才好了点。他最精彩的就是那个时刻。
你说人为什么活着,为什么工作?工作8小时其他时间玩是为了什么?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上周刚过完42岁生日,我好好总结了下。人生的意义,或许就是“绽放”,自我发展,承上启下,把自己变好,让后代更好。
如果你要是追求那种8小时之外就跑去玩儿的生活,那这一生其实没什么意思。如果你想追求8小时之外,玩儿的时候还玩出一些精彩的东西,那一定是值的。
昨天老二发烧,睡得早(以为半夜要起来去医院),结果睡了9个多小时,写了点回应,你们权当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