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上看到的一个东西,不知道叫冲击钻还是叫钻孔机。感觉工人师傅们都很辛苦。群里有人告诉我这个叫:重型大电镐。
-
Photo of the day 2023.10.10
-
营销
我对营销的理解,是在离开腾讯之后进入到商业这个环境下才有的。
过去觉得“酒好不怕巷子深”,只要我产品做得好,还怕你不来买?可真实的情况并不是这样,过去人说酒好不怕巷子深,是把销售这个行为放到一个有限空间的环境下,而今天的营销是建立在一个不仅仅包括线下,更包括线上乃至全球的一个环境下。
同时,更严重的是竞争加剧了。
今天我理解的营销,是用“文化”驱动目标用户对自身价值观的改变。
营销,是为了把商品卖出去。而能让用户接受这种商品并付款,是建立在对商品的高度认同的基础上。如果想让用户认同,就需要把商品和用户绑定,就要做“连接”,不是利用人性,就是利用文化,或是侵占用户的时间,提供一种用户所需要的真实需求。
而不管营销使用哪一种方式,都是文化使然。
比如有朋友几年了没涨工资,有商家就会提供一种“说辞”,你要做好日程管理,保证有效的利用工作时间,更大的产出价值。那么如何管理好自己的日程呢?你可以使用我的商品“大力牌日程管理本”,买后坚持写,就可以涨工资。
你看,这不就是一种“文化”植入吗?
从逻辑上看,做好日程管理固然可以让你工作效率提升,但它并不是涨工资的唯一方式。一旦你没认真想过,就会掉入这种“文化”当中了。
当然,就这个话题,我必须要说日程管理还是有用的。只是商家很巧妙的利用了这一个:文化。
-
Photo of the day 2023.10.9
有没有觉得他们也很可怜,被东倒西歪的人放在这里?
-
对人不对事?
我有看到企业家李想说过一句话,他说:“一个人在工作中,之所以焦虑和痛苦,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太关注事,而不关注人。……如果你眼里只有事,就只会关注得失成败,但是换个角度,你所有立场都是关注人的成长,那你天然就有了长期性的眼光。
这种角度非常有意思,他和我们常常所说的“对事不对人”是反其道而行之,强调了工作中的处事价值观。
虽然从高层管理者的角度,这或许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理念,但是当基层管理在操作时,这种理念可能会遭遇挑战。因为这要求基层管理者需要平衡完成任务与关心员工的情感,这在实践中并不容易。
从企业经营的角度,这种理念非常人性,可是如果遇到企业遭遇困境,需要裁员来争取下一个机会时,这种“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此场景未必适用了。
我认为,企业关注员工成长是一件好事,它代表了一种长期持续性的管理理念,但如果这家公司的规模不大,无法支撑员工的长期发展,那么反其道行之的“对人不对事”的理念,可能不太适合成为公司文化的核心部分。
-
感受就是摄影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