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公司几年了,搬了好几个地方,这是在大族的旧工位,存照纪念!再见了,大族!
-
再见,大族!
-
手机会取代个人电脑吗
知乎社区里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你认为手机会取代个人电脑吗?如果会,那是在几年之后?会是什么形态?”后来我翻了一下记录,原来这个问题是张小龙提的,问题本身比较有意思,涉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根据个人经验,我也想说几句,以下是全文:
1. 去年拿到iPhone4s的时候,有一个月没有卡,拿着裸机,在Wifi下跑了一个月。我十分震惊的发现, iPhone根本就不是手机,甚至有可能在12年前设计的时候,它也不是作为手机来设计的。这是因为,当你拿起iPhone时,你会发现经常使用的短信系统,可以被iMessage、微信、等替代;你的电话系统,可以被Facetime、Skype、QQ语音等替代。传统意义上的手机,短信和电话是两大特征。当你发现这两个主要功能可能在未来被取代时,你会认为iPhone还是传统意义上的手机吗?那么从这个角度来看,未来的“手机”或手持终端会具备越来越多的功能,相似或接近目前的“个人电脑”。如果把问题缩减一下,终端(或手持终端)会取代个人电脑吗?这个问题到是有结论的。
2. 终端能否取代个人电脑,要看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目前,终端的优势在增强,比如查找天气,看日历,提醒、搜索信息、处理简单的文档、处理邮件都是可以得到解决的。所以我的观点是终端在一定程度上是能够取代个人电脑的。因为人是创造性的动物,人类发明和使用工具是人区别与其它动物的根本。我举一个真实的例子:2002年左右的时候,在火星论坛上,有一位美国华人,做了一个创意的视频,即用两只手处理maya软件,整体的建模是在全息影像上完成(你可以想象钢铁侠2的镜头,但这个视频是在2002年),后面还有一个有趣的小故事。当时非常震惊,可惜现在找不到那段视频,在那个时候,我认为,鼠标是可以解放出来的,因为这种创作方式更贴近人类自然的方式来创造物品,我可以想象在远古的未来,人类就是用双手完整的盖好一间房子。未来就是这样的,更自然,更人性化,工具只是为了更便捷的满足人类的需求,而电脑这个庞大的体积和交互方式,已经慢慢在落伍。有人可能会认为终端不能完成复杂的操作,其实未必,新的技术和交互模式都是在不断变化、革新的。 人机交互的使命就是更好用、易用,有同学提到如何在手机上抠背景,我想用语音识别调用knockout的技术,完成扣背景不是什么问题。打开Photoshop把图片放大N倍,然后用工具延边缘一点一点的截取,将会是过时的。
3. 有人讲互联网是泡沫,包括有的老板也会这么讲。同意这个观点,至少我想是在几年内还是泡沫期的,但一定要讲手机取代电脑的时间有多长,我想会久一点,终端完全可以取代个人电脑会在2030年或更久的日子,我的理由是随研发技术慢慢普及,BB机也是经历了20多年,从大显示屏再小屏,或到终端屏,或到全息,要更久,何况现在国内还有很多人没有用过电脑。(我也想说一下,我想最终,未来的未来,人脑是要和电脑直接交互的)
4. 如果说手机取代电脑的形态,我认为会像KK讲的那些一样,终端无处不在,而手机,会彻彻底底的退出这个历史舞台。
-
《我们的8652》之二十年再相聚
当你童年的好友座在你对面时,没有利益,不会忌讳,少了客套,更多的是回忆和温馨。一直和小学同学保持最多的联系,因为和他们一起是最快乐的。休年假的时候,在老家聚齐了能聚齐的小学同学,做了一个《我们的8652之二十年后再相聚》。
我们聊了好多,各自的前景,现在的状态,各自的收入。在小学时代的记忆中,我和另外一位叫YL的同学座在讲台的两边,我们被当作调皮捣蛋的学生一直就这么座了五年,在聚会中,得知他已经去了天堂,了解死因后,备感可惜,他应该是我们第一位挂掉的同学,我至今还能回忆起他和我滔滔不绝的讲郭靖是如何厉害,用内力把稻草变成一个个武器杀死对手的情景。也以致于我在小学的时候就看了一些金先生的小说。小学时好像只和两位女同学座过,然而其中的一位叫ZSJ的女同学记忆非常深刻,和她座一位的时候,由于我天生好动,上课喜欢说话和玩,她经常找老师告我的状,至今对她记忆忧新,似乎被她告过状的人也不少;我和下面照片中第二排左起第一个的家伙在五年级的时候曾经约好了放学后打架,一直打到我的家长和他的家长双双来了为止,从教室里打到教室外,打乱了桌子和椅子,混身滚得到处是灰;下面照片中有一个还负着伤的MM,没有出院就直接过来了,这精神实在是佩服。
也聊到了老师,一位教生物的老师,经常拿小竹棍,因为一点点小P事,狠狠的打过去,可以是打的半死的那种,不知道这位老先生是否还在活着;教语文的老师,经常罚学生写作业,她还好,是因为你犯错了才会惩罚你;还有一位数学老师,因为一个同学告状说我讲了她的坏话,整整一个学期没有改我的数学作业,还在毕业最后的时候当着全班68个人的面说我能考上红旗中学(当时最差的一所中学)就不错了;一位地理的女老师,对我还不错,在考了8分后也没让我找家长;一位教书法的老师,因为我座的靠前,经常指导和表扬我的毛笔字写的认真。总之,在记忆中,没有几个老师能算得上“老师”,我也大胆的预言,未来老师这个职位可能会消失。
最后也聊到了各自的状态,由于经济及三线城市的原因,很多在职人员的收入并不乐观。但其中也发现了同学们也是能积极的面对生活,赚外快,开店做生活,都想在工作之余能为未来的生活做更多的准备。也祝福各位同学们能够找到更多的途径,走出近期经济不紧气的状态。
最后,记录一下《我们的8652》的由来:当年是1986年我们进入了小学一年级,毕业时是五年级二班,所以依据于此,叫作《我们的8652》,全班毕业时68人。
我们,期待下一次相聚。
-
老家见闻
回到老家,舒舒服服的在家、在外吃吃喝喝睡睡玩玩,很幸福的十天年假日子马上就要过去了。在这十来天里,见了一些同学、朋友,喝了一些酒。尽管我不能喝,感觉这几年都没这十来天喝的酒多,而且是,白酒。老和人说,别人家里是教育孩子不要抽烟喝酒,而我家里是教育我是可以喝酒抽烟。
老家感触最大的就是物价的变化。买过水果,去过超市,打过的,在大排档、普通饭店、大饭店用过餐,对于老家这个三级县城的物价感到的是一种震撼,所谓震撼就是物价基本上是和深圳差不多,或是一样的程度,的士除外。
我接触到的:水果,同样的路边摊,中型模样的内地水果,五元钱六个,在深圳似乎也差不多;超市的一些日用品,如海飞丝五老吉这类等,似乎是全国统一售价了;大排档和普通饭店几个人吃个饭,两百元至三百元左右,如果在深圳鑫泰餐厅,三、四个人吃饭也是三百元-四百元左右的价格,而在老家大一点的饭店,几乎要超过这个价格。在这个人均工资水平在1500元左右的城市,比如结婚送礼都在200元,基本上是收入的八分之一,算是不小的数字,在南方人都会觉得这个礼有点大的时候,老家的这个习俗依旧还在。
其次是环境。整个县城的环境越来越脏,灰尘越来越大,到处都在建楼,到处都是垃圾。除了沿河的绿化较好以外,其余的地方越来越脏到不能忍受的承度,很难想象我的一个同学还在灰层四起的街道里散步,也可能是大家都习惯了这种脏脏的感觉。在记忆中,老家一直对环境没什么要求,能看到变化的是楼越来越高,车越来越多,而老家人的普遍素质却没变好多少。比如一个光鲜靓丽的女子,突然的会来一句正宗的国骂,而且是用家乡话。
另外最大的问题是随意开车、占道的问题,整个城市都被这个问题困扰。当一个问题成为所有人问题的时候,好像成为法不责众的问题了。
最后是就业环境。老家的就业环境现在非常的不好,很多工厂、制作业的单位都不在了,稍稍好一点的只有一家华英集团。而这家公司并不能解决所有人的就业问题。所以,在老家能看到很多人出去打工,回来花钱;失业的人或找不到工作的人开始做小生意;在单位上班的人,邻一些并不多的工资,同时在赚外快或做小生意;房地产商开始火起来,但不知道能火多久。值得提的是,内地进单位是靠人际关系,很多单位的人员臃肿到很严重的程度,但没人解决。
我在老家生活了约二十年左右,对潢川其实并不太熟悉,直到出去了以后才仔细了解了一些她的历史,虽然看到一些情况并不太满意,但还是希望老家越来越好。百度百科:潢川县
-
时间管理的十条体会
接受了一个邀请,再次把三年前的PPT讲了一遍,还好。前天晚上认真思考了一下,我认为以下是时间管理最重要的十点,分别解释一下:- 没有目标或不以结果导向,单纯的做时间管理没有意义。小王说每天计划打一次篮球,但总是有种种事情把打球的时间给耽搁了。大家都觉得时间不够用,都想找一个万全的方法解决时间的问题,为什么打篮球总是没有,不如仔细想想为什么要把打篮球列在每日的Todolist里?或许是只是兴趣,是为了健身?还是为了休息,没有了目标,你的Todo里放一个每天打球的任务就没有意义。
- 万事要靠详细周全的计划、不是靠感觉。GTD里对不能在2分钟以内完成的任务都叫做Project,如果是Project的化,一定要有计划,有Deadline,一步步来去完成。
- 2分钟时间管理原则。对于2分钟内可以解决打断你的任务,马上解决,2分钟后收回来。
- 使用日程本和笔,每天早上把脑子里的事情记录到日程本里。记得是日程本和笔,不是电子工具。
- 按目标优先级一一执行。有一个时间管理的四项限法则可以参考,这里有人会问老板的需求属于重要不紧急还是什么?个人会认为老板的临时需求也属于要重点关注的,不是因为他是老板,而是如果是因为他看到你的错误导致了一个Bug,而你还把它归到不紧急不重要,那就大错特错了。什么优先级高,什么优先级低,要靠自己判断,总之,列出来后要一一执行它。
- 利用好Outlook或第三方工具的提醒功能。大脑是用来思考问题的,而不用来记录问题的,设定一个提醒,对于任务的梳理非常关键,当然这个提醒工具要经常看得到。目前感觉最好用的还是Outlook和手机同步。
- 经常做回顾或PDCA循环。“回顾”是GTD其中的原则之一,我到认为中国的俗话更好一些,叫“日三省,自我行”。中国的文化更多趋近于抽象,靠个人去“悟”,老外喜欢形成工具、模式化,像思维导图、六顶思考帽、还有全面质量管理中的PDCA。其实这里的回顾,更多的是需要坚持,做到每周回顾一次,效果就非常明显。
- 关注个人健康,集中注意力做事。可以每天23点前睡觉,第二天的效率会提升很多,不信的同学可以试一周,你会感觉到能集中注意力是多么兴奋的一件事。
- 下一步行动的重要性。这里要非常强调“Next Action”,必须在做完一件事后,考虑下一步要做什么,比如看看你Todlist,看看那些边缘的任务,清理一些不太重要的任务。个人在实际中,会不断思考“下一步要做什么”,及时调整。
- 通常影响我们效率的是情绪,而不是时间管理的问题。这话不是我说的,只是最近刚刚体会到,似乎把它列为情商也不错。情商好的人,对待一些问题一笑而过,相反一些人会纠结半天,在这些纠结中,时间一分一秒的就过去了。所以,提高情商吧,更好的处理好个人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