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立达大厦上空的晚霞。

亿立达大厦上空的晚霞。
和臭鱼一起吃烧烤。
今天刷抖音时听到了樊登和周国平的一段对话。
注:周国平,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当代著名学者、作家、哲学研究者,是中国研究哲学家尼采的著名学者之一。
樊登问周国平:“您觉得人生有没有意义?”周国平回答的很直接,说:“没有。”随后,周国平继续说:
“人是不能忍受生活没有意义的一种动物,因为不能忍受无意义,就一定要去寻找意义,而这本身去寻找意义的过程,其实是有意义的。人类在寻找意义的过程中,产生了哲学、宗教、艺术。有了哲学、宗教、艺术,人类的生活就有意义了。个人在寻找意义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精神生活。有了精神生活,他的人生就有意义了。”
周国平认为人生的意义在于自我的精神生活(是如何形成)。
关于“人生意义”这个宏大的问题,其实并没有一个绝对的答案,我想把周国平的看法换成另外一种说法:人生的意义在于寻找(或追求)内在自我的精神生活。这样,就可以把陈述句式换成主动句式,那答案也会再清晰一些,那就是:
在人生的长河里,我们每个人存在的意义,在于不断寻找自我,了解自我,最终形成自己的精神生活,并获得幸福。如哲学、宗教、艺术……或是个人能力和财富,只是在我们追求自我过程中附属物罢了。
我想,每个人只有在生活中充分认识自己,才能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才能知道自己真正可以做什么(爱什么),才能找到自己内心的梦想和现实的契合点,才能实现并享受属于自己的幸福人生。我们每天工作、生活,追求物质和快乐,经历大量时间消耗,有了家人、孩子、房子、车……但如果真正要认识自己,可能要花掉这一生的时间。
从这个意义上讲,人应该每天不断不断的认识自己的过程……观察自己、发现自己、对自己坦诚、接受自己、改进自己,最终形成精神强大的自己。当食指对外的时候,我们能清晰指出别人的问题,准确有力直言批评;当食指对内的时候,往往模糊不清,认识自己是困难的,从积极面来看,这又是一件有巨大潜力的事情。
如果一个人能更多的认识自己,知道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就会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也就能付出自己的努力去追求“自我实现”,而“自我实现”,也就是我们每个人追求的终极目标了。
人生到底有没有意义,这个问题或许我在其中已经找到答案了:
人生的意义在于追求自我实现的过程中,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必须认识自我,努力反思改进自我,进而逐步接近“自我实现”。在此过程中,我们会有丰富的精神生活,我们的人生才会收获知识、经验、物质、家庭……
而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在乎每个人是否对自己不断持续认知、发现、改进。
这些,就是我理解的“关于人生的意义”。
视频来源,复制下面中的 “http链接” 到抖音即可:在抖音,记录美好生活# 人和动物的区别 是什么 #轻知识计划 http://v.douyin.com/faChPb/ 复制此链接,打开【抖音短视频】,直接观看视频!
感谢阅读!
群里有个小伙伴去面试回来说,面试官问了一个问题:“作为一个设计师,该如何去凸显一个产品的灵魂?”
这个问题引起了我的好奇,先不说设计如何做,“产品的灵魂”到底是什么?我们在群里讨论了很久,也在网上查了些资料,始终没能找到“正确”的答案。
有人提到“品牌的气质和特征就是产品的品牌”、“产品的灵魂就是故事”、“人品才是产品的灵魂”、“体验是一切产品伟大的灵魂”、“产品的灵魂来源于自身的竞争优势”、“创意是一切产品的灵魂”、还有人说“包装设计是产品的灵魂”……
由于我的个人背景,我第一个答案就是“情感化设计”。用户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因为“设计”感受到了“好的体验”,加深了“记忆感知”。“你”连接了用户、制造了感动,用户会认为“你”的产品有“灵魂”。
但我在反复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我发现“情感化设计”是片面的一种看法。
首先,“灵魂”这个词在理解上,大家未必能达成一致。加一个定语,就是产品的灵魂,那什么是灵魂,什么又是产品的灵魂?
关于灵魂,一方面宗教上提到最多的是关于“人的灵魂”;另外一方面科学家会认为灵魂只是大脑的一种综合功能,指的是意识、精神、心理活动,是一种大脑生理活动的结果。我们把产品灵魂先归到后者。
那究竟什么是产品的灵魂?
当我们在马路边等候师傅制作煎饼果子时,我们会开玩笑地认为“馃箅儿”是煎饼果子的灵魂;当我们靠近自动推拉门,我们会发现门就自动打开了,离远的时候,门又自动关闭时,我们认为“自动感应”是推拉门的灵魂;当我们使用一款 App 时,我们发现那些意想不到的体验,当带来极其深刻的印象时,我们会认为这个产品是有灵魂的,我们说这个产品是“个性的”、是“独特的”或是“被感动到了”。
我认为“个性”、“独特”或“唯一”都是偏品牌的定义,而带来感性上的东西才是真正触动用户的点,用户感受到产品的价值、产品的美,产品的好用……他们逐步形成归属感的圈子,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他们会称呼这个产品有“灵魂”。
之前会看不懂为什么要抽“盲盒”,也看不懂“炒鞋”,现在能够清晰的认知:当一个产品满足了一群人的需求,影响了他们的精神生活,这群人会围绕着它不离不弃、并不惜赞美之词,还愿意舍得为它花钱时,这个产品就具备“灵魂”了。
从这个层面上讲,“产品的灵魂”不仅要满足用户的基本诉求,还要影响用户“精神生活”。满足基本需求并不难,我们可以做出与“可口可乐”类似口味的汽水,但要超过可口可乐,应该比较难;我们可以做出另外一款“微信”,但要超过微信,应该也会比较难。
我认为,用户的精神生活受到“影响”,才是产品灵魂中最重要的东西。如果“产品的灵魂”一定要被人来解读的话,这种解读一定归属人的大脑,是人的一种心理状态:我认识到了,我受其影响,我才会产生行为。这种状态很像“文化”,文化也是大脑中的信息,文化由一条条的价值观组成,“我认可这个产品的价值观”,“我喜欢这个产品”、“我要成为粉丝了”,“我”就会产生“行为”……
我们都是被“基因”和“文化”塑造的“动物”。
因此,我想做个推论:产品的灵魂就是文化,文化不断对用户精神生活的影响,才使得产品有生命力。文化可以不断延展,让产品生生不息,不可替代。
如果要问,什么是产品的灵魂,如何去凸现?我想答案已经有了,那就是极最大的力量塑造文化和值观,不断的融入产品本身,让和你一样的用户感受到“文化”对他们的触动,你的产品才会具备灵魂。
而具体的操作,我想,仅仅只是对文化的一种“解释”罢了。
感谢阅读,欢迎留言谈谈你的看法。
© 2025 Xiaoxiao’s Weblog.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50889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