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六岁的时候,收到了我人生的“礼物”。
那时我的一年级老师有个非常聪明的主意。她想让我们体验“收到礼物”的快乐,同时也学习“夸奖别人”的美德。于是她让我们每个人轮流站到教室前面,她为全班准备了礼物,堆在角落里。她说:“我们来夸夸彼此吧。如果听到自己的名字被夸了,就去拿礼物,然后回座位坐下。”听起来是个多么美好的点子,对吧?能出什么问题呢?
起初,我们班上有40个孩子。每当有人被叫到名字时,我都会发出最热烈的欢呼。然后只剩下20个,接着是10个、5个、3个……而我就是那剩下的其中一个。这个时候,夸奖突然停了。
那一刻,我哭了。老师也慌了,说:“有人愿意夸夸这些孩子吗?没有人吗?好吧,那你们就自己去拿礼物回去坐好吧。明年如果表现好点,可能就有人夸你了。”
你从我描述的语气可能也听出来了,我记得这件事非常清楚。但我不确定那天谁更难受,是我还是老师。她大概意识到,自己原本是想搞一次“团队建设活动”,结果却变成了给三个六岁小孩当众“处刑”的现场。而且,毫无幽默感可言。跟电视上的“吐槽大会”不一样,那天一点也不好笑。
那是一个版本的我。从那以后,我拼命避免再次陷入那种情境,再也不想当众被拒绝。
这是我生命中的一个“版本”。
时间快进八年,Bill Gates来到我的家乡——中国北京——演讲,我看到了他的演讲内容。那一刻,我迷上了他。我心想:“哇,我知道自己想做什么了!”那天晚上,我给家人写了一封信,说:“在我25岁的时候,我要创办世界上最大的公司,而且这个公司要收购微软。”
我完全接受了“征服世界”的想法。不是开玩笑,我真的写了这封信。这就是信的原件,虽然字写得很差,也不需要你仔细读,但我用荧光笔画了几个关键词,你应该能看出大致意思。
这就是另一个版本的我:那个想要征服世界的人。
两年后,我有机会来到美国。我毫不犹豫地接受了。毕竟这是Bill Gates生活的地方嘛!我以为那是我创业旅程的起点。
再快进14年,我30岁了。但我并没有创办那个公司,甚至连开始都没有。我只是某家世界500强企业的市场经理。我感觉自己被困住了、停滞了。
为什么会这样?那个写信的14岁少年去哪儿了?不是因为他没有努力,而是每次我有一个新想法,每次我想尝试新事物,甚至在工作中想提出一个建议、在众人面前发言时——
我感觉内心一直在激烈拉扯:一个声音让我冲向世界,做出改变;另一个声音却怕被拒绝。而每一次,那六岁的声音都会赢。
即便我后来真的创办了自己的公司,这种恐惧依然存在。我30岁创业,如果我真想成为Bill Gates,那总得开始吧,对吧?
当我成为创业者后,有一次得到了一个投资机会,但随后被拒绝了。那次拒绝对我打击特别大,痛到让我想立刻放弃。
但我马上想:“Bill Gates会因为一次被拒绝就放弃吗?任何一个成功的创业者会这样吗?”当然不会。这就是我“顿悟”的时刻。
我告诉自己:“我可以打造一家更好的公司、组建更强的团队、开发更好的产品,但最重要的是——我要成为更好的自己,更有领导力的人。”
我不能再让那个六岁的自己继续掌控我的人生了。我要让他“回到他的位置上”。
于是我上网寻找帮助,Google成了我的朋友。我搜索“如何克服被拒绝的恐惧”,找到了很多心理学文章,解释这种痛苦从何而来;也找到了一些打鸡血的励志文章:“别往心里去,坚持就是胜利。”可问题是,这些我都知道,但我还是会怕啊。
后来,我偶然发现了一个网站,叫 rejectiontherapy.com。
这是一个由加拿大创业者Jason Comely发起的游戏,叫“拒绝疗法”。玩法很简单:连续30天,每天主动去“寻找被拒绝的机会”。当你每天都经历被拒绝,到最后你就能对这种痛苦“脱敏”了。
我特别喜欢这个点子。我决定:我要做这个实验,而且要拍下来记录整个过程——我挑战“100天被拒绝”!
我自己想了一系列“被拒绝挑战”的点子,然后做成视频博客。第一天的挑战是:向陌生人借100美元。
那天,我在办公室楼下看到一个看起来像保安的大个子,我朝他走过去——那真是我人生中最漫长的路程。我脖子后面的汗毛都竖起来了,浑身冒汗,心跳加速。我走到他面前,说:“先生,我可以向你借100美元吗?”他抬头看着我,说:“不行,为什么?”我支支吾吾了一下,然后说:“不好意思。”转身就跑。
我感到特别羞耻。但因为我拍了视频,那天晚上我回放了自己被拒绝的样子。
我看到了一个非常紧张的自己,像那个《第六感》里的小男孩:“我看见死去的人……”但其实,那个人一点都不吓人,反而挺和善的。他甚至还问我“为什么”,其实他是在给我机会解释。可我什么都没说,就跑了。
我突然意识到:这简直是我人生的缩影。每次遇到一点点拒绝,我都逃跑。
于是我告诉自己:第二天,无论发生什么,我都不逃跑,我要留下来面对。
第二天,我挑战的是:要求汉堡“续餐”。我吃完午餐走到收银台,说:“我可以续一个汉堡吗?”收银员很疑惑:“汉堡续餐?什么意思?”我解释说:“就像饮料可以续杯,我想续一个汉堡。”他说:“对不起,我们不提供汉堡续餐服务。”
这时候,我本可以逃跑,但我没有。我对他说:“我真的很喜欢你们的汉堡,很喜欢这家店。如果你们有汉堡续餐,我一定会更喜欢你们。”他笑了,说:“好吧,我会告诉我的经理这个建议的。虽然今天不行,但也许将来我们会考虑。”
我离开了。顺便说一下,我怀疑他们后来并没有真的提供汉堡续餐。但那种“生死时速”的紧张感,已经没有了。因为我“坚持住了”,我没有逃跑。我告诉自己:“太好了,我已经学到东西了。”
第三天,我挑战的是“要奥运甜甜圈”。这一挑战彻底改变了我的人生。
我走进一家 Krispy Kreme(主要在美国南部),对员工说:“你能帮我做一组奥运甜甜圈吗?就是那种五个甜甜圈环环相扣、颜色不同的那种。”
本来以为她会直接说不。结果她特别认真,拿出纸笔开始画图,记录颜色和形状,研究怎么做。15分钟后,她端出一个包装盒,里面正是奥运五环的甜甜圈。
我感动到不行,完全无法相信这是真的。
而这个视频后来在YouTube上获得了超过500万次播放。全世界都为之震惊。
因为这件事,我上了报纸、电视访谈,甚至一夜成名。
很多人给我发邮件说:“你做的事情太棒了!”但其实,名气并没有改变我。我真正想要的是——学习、成长,改变自己。
所以,我把“100天被拒绝”后面的挑战变成了实验项目,也是一块自我成长的“游乐场”。
我学到了很多,发现了很多“秘密”。
比如,我发现只要我不逃跑,即使被拒绝了,也能把“NO”变成“YES”。
秘诀就是一个字:“为什么?”
有一天,我带着一朵花,去敲陌生人家的门。我说:“我可以把这朵花种在你家后院吗?”那人说:“不行。”我接着问:“能告诉我为什么吗?”
他说:“我家有条狗,只要种东西它就会挖掉。我不想浪费你的花。但你可以去街对面的Connie家,她很喜欢花。”
于是我照他说的做了,敲了Connie的门。她看到我非常开心,半小时后,我就在她的后院种上了花。我相信那朵花现在还在盛开。
如果我在第一次被拒绝时就离开,我可能会认为:“他是不是不信任我?是不是觉得我怪?是不是我穿得不好看?”其实根本不是这些原因。只是我提供的东西和他的需求不匹配。但他信任我,甚至给我推荐了别人。
用销售术语说:我完成了一个“转介绍”。
还有一次,我发现我可以主动提到对方的疑虑,从而增加被接受的几率。
有一次,我去星巴克,对经理说:“我可以当一小时的星巴克迎宾员吗?”他愣住了:“什么是星巴克迎宾员?”我解释说:“就像沃尔玛那种,会在门口打招呼、确保没人偷东西的人。我想让你们的顾客体验一下沃尔玛的热情。”
他一脸疑惑,叫Eric。他说:“这个主意……好像有点奇怪。”
我赶紧补了一句:“对吧?挺怪的哈?”这句话改变了一切。他立马放松下来,说:“好吧,你可以试试,别太怪就行。”
于是接下来一小时,我就在门口跟每位顾客打招呼,祝他们节日快乐。
顺便说一句,如果你正在考虑职业发展,不要当迎宾员,真的很无聊。
但我意识到:我能做到,是因为我“提前说出了疑虑”。当我说“这是不是很奇怪”时,他觉得我跟他是“同一个阵营”的,我在设身处地思考。这一招太管用了。
最后,我还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我是教师世家,四代人都教书。我奶奶总跟我说:“你可以做任何事,但如果你能当老师就太好了。”可我想当创业者,一直没从事教学。但教书其实一直是我的梦想。
于是我问自己:“为什么不直接去问问呢?”我当时住在奥斯汀,就跑到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敲教授的门,说:“我可以帮你上堂课吗?”
前两次没有成功。但我没有放弃,继续尝试。
第三次,一位教授非常惊讶,说:“从来没人这么干过。”我还准备了PPT和课程内容。他说:“你准备得不错,两个月后我安排你讲一节课。”两个月后,我真的站上了讲台。这就是我(照片有点模糊,看不清)。
有时,连灯光都能拒绝你。
但当我讲完那堂课走出教室时,我哭了。因为我意识到,实现梦想其实只需要——开口去问。
我以前以为,必须做成一番事业、成为成功的创业者,甚至拿个博士学位才能教课。其实不然。我只需要去问。
在我讲课的那张幻灯片里,我引用了Martin Luther King Jr.的一句话。为什么?因为在我的研究中我发现:那些真正改变世界、改变人类思想与生活方式的人,往往最初都经历过拒绝,甚至是暴力的拒绝。
比如马丁·路德·金、甘地、曼德拉,甚至耶稣。他们没有让“被拒绝”定义自己,而是用自己对拒绝的回应定义了他们的人生。他们接纳了拒绝。
而我们不必成为他们,也可以从拒绝中学习。
对我来说,“拒绝”原本是我的噩梦,是我一直逃避的东西。直到我拥抱它,它才变成了我生命中最大的礼物。
现在,我开始教别人如何把拒绝变成机会。我用我的博客、演讲、刚出版的书,甚至正在开发技术产品,帮助人们克服被拒绝的恐惧。
当你下次被拒绝、遇到困难或失败时,请思考一下:也许,它可能是你的一份礼物。
不要逃跑。
只要你愿意拥抱它,它也许就能成为你生命中最宝贵的礼物。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