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现在一直有一个困惑,从网上看的文科专业将来很不好就业,你了解的什么情况呢?
这种观点是基于他的用户来谈的,因为张雪峰的用户都是二本类的普通学生,因此,对于普通学生来说,实用性(找到工作,生存)更大于其他因素。这实际上是将人限定在一个阶段来看待问题了:如果你处于普通层次,就不要学习文科,而应选择理科,因为这样更容易生存。对吗?也对的,更实用主义。噢,还有,短期的。
他的解决方式是:你有多少能力,现在就去选择什么的就业方式或工作。潜台词似乎是,孩子就这样了,挑一个就业前景好的学校,找个毕业后能挣钱的工作就行了,以后就不用愁吃喝了。
但问题在于,这种处理问题的观点忽视了事物的“流动性”和人的“可塑性”。
我举个例子:在现代社会,练习拳击显然是没用的,原因众所周知。但在古代,练拳可以开镖局,养家糊口。这就是事物流动性的问题,不可能某一类行业会永远兴盛。现在开拳馆的人非常多,国家也不提倡武斗。
再比如新闻专业,现在就业形势不佳。为什么会这样?这也是因为“流动性”的问题。现在到处都是基站和网络信号,媒体平台发达,每个人都可以做新闻,因此,今天学习新闻的人肯定没有之前那么好的就业前景。因为我们社会在80年代和90年代缺乏新闻媒体人才,所以那时这个专业才会火爆。张雪峰没有提到这一点,但只要你在2010年手机互联网兴起时多关注新闻和各种产品,就能预见到未来几年什么行业会热门。
现在能预测未来十年火的就是人工智能,大数据,算法会很火,那也许就火个十年?十年后就不一定了,二十年后也不一定,那十年后让小孩怎么就业?怎么发展?
我们国家,什么火不火,根本上的还是顶层去决定的,顶层战略发展变化的时候,下面一切都要变(这里我觉得读一下“治国理政”这类还是有用的)。对于学生来说,能看到更大的世界,能有批判精神,能自我学习,能有很强的自驱力,现在学文科和理科都不重要。重要的还是在当前找到他们喜欢做的事情,我们在其中的角色是帮助他们找到他们喜欢的事儿,然后支持就行了。
目前我认为,在某些环境下,文科生还是有优势的。比如在行政机关单位,文科生通常比理科生更有优势;再比如董宇辉,他的成功不仅仅依赖于销售能力和英语能力。理科生的优势在于具体解决问题,这种方式很直接,许多人将其称为“直男”思维。而文科生的优势在于提供了一个观察复杂世界的视角,他们会从多个角度审视和评估问题。不仅如此,如果文科生具有强大的泛化能力(类比学习)和批判性思维,他们的知识迁移能力也会更强,学习一些工科知识也只是时间问题。
比如这个是网上的一个说法,文科的知识+理工科的技术,会形成这三个岗位
好奇心 + 大数据 = 市场研究员
同理心 + 基因测序 = 基因咨询顾问
文学创造力 + 互联网 = 社交网络经理
我用AI生成一下:
批判性思维 + 数据分析 = 政策分析师
沟通技巧 + 社交媒体工具 = 数字营销专家
哲学思维 + 人工智能技术 = AI伦理顾问
心理学理解 + 用户体验设计 = 用户体验(UX)研究员
语言艺术 + 编辑软件 = 内容策划编辑
社会学知识 + 社区发展策略 = 社区发展协调员
文化研究 + 媒体制作技能 = 文化节目制作人
艺术史知识 + 展览设计 = 艺术展览策划人
语能力 + 国际贸易知识 = 国际贸易顾问
音乐学知识 + 音频技术 = 音乐制作人
因此嘛,我觉得张雪峰他们是站在一个特定圈层来看待问题,也是比较浅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