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来自于群里的朋友提问。关于“简历作品集”和“面试求职”相关的话题,我也写过好几篇。但这类问题一直绵绵不断,不论是互联网起步的20年前,还是20年后的今天,从来没有停止过。
我在群里码了不少字儿,但回答的比较随意,现在我重新整理一遍,发到今天的公众号上。这些判断维度,都是我自己的个人经验,会比较主观(当然主观的背后来自大厂的招聘理念),一共三个维度,这三个不是通用的判断标准,也不代表其它面试官就一定采用这个判断标准,仅仅作为参考。
好了,以上是背景。
第一个,面试官收到简历首先会先看背景。背景就是面试者的学历、过往经历的公司、过往的工作经验。因为背景可以洞察到面试者过往经验,所以,背景就是第一印象。背景上看到的疑问,在往下浏览时,会一一对比,如果有一点有问题,简历可能就忽略掉了。
如果背景显示学校是985、211的,会加分,海归的也会加点分。学历不行的会往下翻两页,作品本身有问题的,会忽略。如果背景是小公司,没有名气的公司,没有听说过的产品,被忽略的可能性会更大。原因也简单,小厂出来的人,由于缺少体系化的培养(沟通、逻辑、工作方式),往往带有天然的习惯,还有一些“坏习惯”。如果招到团队中,就有带来问题的风险,很多还是破坏性的。
什么叫“坏习惯”?比如做事相互不尊重,经常吵架,负能量爆棚,扩散小道消息……这些都是非常致命的,简历中未必能体现,但面对面的沟通过程中,通过语言、语气、表情、神态也能捕捉到这些问题。大厂招人,基本的原则还是先看“中大型公司”的简历和作品集,以保证团队的“健壮性”。
因为考虑到这种问题,很多情况是因为简历作品集太多,“我”选其它的更稳妥,这个作品集先忽略。
当然,不是大公司出来、好学校毕业的优秀人才也有,但从面试整体感觉上来看,少、真的少。因为,好的学校,好的专业,好的导师会给人正向的影响。比如,招骋的时候会经常会一个问题,你有没有过英语四六级?你可能会奇怪,我面试设计师还要用英文?
其实这个背后的潜台词不是真的要求一个设计会英语,面试官是要找到一个点:“别人过了四六级,你没有过,那么工作中别人能完成的任务,你能不能完成?”
还有,从知识的广度而言,语言掌握的多也代表这位设计师了解的文化更多,信息更多,知识更丰富……更容易做出创新的方案。
因此、从学校的名气,多少能看出一个人的学习能力、突破能力、坚毅力。如果你是面试官,你会发现大厂的人和小厂的人,问的问题的方式、问的内容、礼貌、态度、尊重,这些差异都比较大。
至于这个问题如何解决,我想放长线,后续慢慢写,或以培训、开课、写书等其它形式呈现。
第二、上面是聊的是背景问题,如果不是校园招聘,估计要有70%的人要被淘汰。下面我来谈谈怎么能从作品集上看出这个人的能力强弱。
作品集本身的判断,由设计负责人的主观性决定。所以,如果你投过简历给大厂,但迟迟没有回复,大部分的问题一定出现在设计能力本身上。反过来看,如果你被叫去大厂面试,说明你的设计能力还是过得去的。
很多设计师包装过作品集,但面试官也知道你包装,也能看出来你是否包装,面试官还会知道你用哪个模板,是不是原创的,是重新再设计,还是原始设计方案。我这里并没有什么方法,就是见过作品太多,只要是作品集经过外部模板(套路)包装过的,大多也是不会考虑的。提醒各位,尽量自己去完成作品集,因为作品集的设计,本身也是一种“设计”创新。
针对设计师来说,作品集本身和设计方案的细节最重要,以下是我经常观察的能力,全是一些细节。以下的观察点,同时适合交互设计师与视觉设计师:
排版能力。作品集中的字体选择(特别是对中文字体的控制)、间距的控制、留白的控制……只要有一点儿问题,就能说明设计师的基本功不扎实。好的作品集,本身也是没有排版毛病的,也是能让人赏心悦目的。我看过这么多作品集,有80%是基本功不合格。
审美能力。好的审美,体现在独特性、唯一性、色感好。这里的判断,是来自每个设计总监的主观判断,也是常年的观察的经验判断,这里谈起来维度会更多。但好的就是好的,不用怀疑。
思考能力。作品集表现出来的思考能力,在设计师编写作品集中的文字描述中。这些文字,看起来像是文案,好像就是一句话两句话而已。但正是这些词汇、句子的表达,代表了一个人的背后思考力。“词汇的品质,也是思考的品质”,简单的说,文字写得不通的,一定是没什么想法的。
还有一些共认的“潜规则”,比如邮箱名称乱码,作品集超级大,邮件不会写,不留手机电话的……也会直接忽略掉。
未完待续……感谢阅读,欢迎在留言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