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用户需求

  Baiya同学关闭了“评论”,而后发起了《装不装用户》的讨论话题。这个想法和我先前提倡的一个有相似之处,除了评论,博客针对于信息的重复转载是没有意义的,针对于搜索引擎也会产生大量无意义的链接(很高兴的是看到谷歌、雅虎、微软推出复制内容规范)。博客的意义在于表达自己对话题的认知和思考,尽管这篇文章有些迟,我想还是做为一个回复。

  先谈“用户”,到底谁是真正的用户,设计师是不是用户?针对于互联网上的用户,还有一个说法叫“活跃用户”。针对设计师是不是用户的问题,IDEO的五十三张卡片中有一种叫“Role-Playing、角色扮演”方法,原文和翻译如下:

  How: Identify the stakeholders involved in the design problem and assign those roles to members of the team.(定义出涉众(与该设计利益关系最紧密的人,可能是直接使用者或者受用者),并让自己团队的成员去分别扮演这些人。)

  What:By enacting the activities within a real or imagined context, the team can trigger empathy for actual users and raise other relevant issues.(在一个真实的或假想的使用情景下操作一下,能够使用团队产生对真实用户的同理心,并可引发出其他相关的问题。)案例:在设计一个医疗设备过程中,IDEO团队的成员分别扮演了可能涉及的一个医生、一个护士、一个病人和一个麻醉师,假装去使用手术室的设备来完成一个需要共同协作的任务。

  简单来说:设计师可以去模拟真实的用户去感受用户的使用,从而再来改进产品。

  为了了解产品,设计师把自己当成用户去了解用户如何使用产品,只有在更近一步的去接近用户去发掘用户需求的时候,设计师才算是一个用户。白浓在举Jobs的例子,我觉得有一些极端,不知道这娃从哪儿看的:“白浓的博客:我记得乔布斯就是一个很高傲的设计师,他极度反对用户参与设计的过程,因为他有对自己产品无限的了解和无数idea。”因为现在我们对苹果的了解太少了,有一点肯定的是不近距离接触用户,很难做好产品,而很可能的是Jobs在先前的时间里,已经非常的深入的了解用户。

  再谈“需求”。首先我先说的是一个特例。

  早期的互联网有一个叫“BBS”的东西,那个时候只有简单的发帖功能,和今天BBS超强的功能相比起来简直不能同日而语。BBS的开发者们也不会想到今天的BSS功能这么强大,但有时候,产品的新功能的需求也并不是由开发者们和用户直接产生。我举一个例子:约2002年我在学院工作的时候,学院网络提供了BBS作为师生们一个交流的平台。但学生们使用BBS发帖时显得随意,而上级需要对BBS的帖子内容进行保证,没办法,审核功能出来了。我和沙滩小子说学院可以购买正版的动网程序,但一定希望有帖子审核的功能。BBS带审核功能,我想是基于这个出发点开始的。

  这个是特例,需求产生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用户,你推出一个功能,就会有许多个问题和需求出来,你无法知道高智能的人类能想出其它什么东西。所有需求,在产品初期都无法准确预见的到。

  有人说QQ最牛逼的就是“群”这个功能。细品下,“群”功能需求的产生并不是腾讯,而是用户自己产生的。人们在一对一的交流基础之上,渐渐有了群聊的想法,物以类聚,人以群为,我们几个人玩仙剑的可以一起聊攻略,你们几个考研的可以一起讨论学习。这个需求的产生是基于一对一的交流与沟通,无疑问的是腾讯最先满足了这个需求。

  也有满足不了的需求,那是因为各种条件的限制。比如我想在Youtube上观看蓝光DVD视频,今天似乎还不可以;我想下载音乐和电影,似乎政策和制片商更不允许;07年在做Q首改版设计时,希望设计一个针对话题的评价功能,和谐又不允许。所以,期望值是可以商量的,你可以看到压缩过的高清视频在Youtube播放,你也可以看到付费下载音乐或电影也慢慢开始(如QQ绿钻、虾米付费下载音乐),你还可以在新版的TOM首页上看到“声音”。不否认的是设计师可以对开始的方案进行一步步完善。

  94Smart说:“做产品不是只有一种方法,装是一种方法,不装是另一种方法,且还有其他方法。”我很认同这句话,越来越多的产品采用beta、A/B测试、限量公测、泄露版等方法来推出,虽有地方法有些“不地道”,但这的的确确是探寻用户需求的前期方法。

  无论需求是如何产生、或从何产生,采用多种手段去感知、挖掘、提炼需求,才是设计师所要去做的。至于装与不装、是或不是用户,我想不是最重要的。

6 Responses

  1. “装不装用户” 的讨论还是很有意义的,几个回合下来,问题越来越明晰。

    其实感觉K总在谈一种工作态度: 每个人都不一样,装不了用户。
    白鸦是在讲一种工作方法:设计师必须“装,以及”怎么装“?

    总的来说,各有各的道理。

    引用:”设计师可以去模拟真实的用户去感受用户的使用,从而再来改进产品。“,其实也可以理解成一种”装用户“的方法。 :)

  2. 再好的设计师对用户的需求不了解,设计出来的东西也不会好用。

    设计师把所有的功能都做上,用户就不知道怎么用了。毕竟用户的体验是最重要的,现在的用户都很聪明,有些功能看一眼就知道如何用。

    设计还是离不开需求这条主线。

  3. 产品不见得100%满足用户的需求与期望,但肯定会100%影响用户的需求与期望的方向。

    装与不不装不是问题的关键,重要的是怎么去获得、理解用户的需求,结合团队的实力,提炼、形成切实可行的的解决方案以及最终产品。

  4. 没有哪一个设计师设计出来的产品可以符合所有用户的味口。

  5. 我们从书本上或者媒体上看到的乔布斯的话其实都有水分的。

    乔布斯是苹果的PR核心。

    媒体上关于他的话都是为PR服务的,不极端,PR稿是没人看,也不会有人传播的。

    不了解用户,不深入用户,不可能做得出来好产品。

  6. 我想产品的好坏必须看是不是贴近用户需求。

    产品是否了解用户的需求?
    用户是否了解自己的需求?

© 2022 Xiaoxiao’s Weblog.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50889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