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极拳的确有潜力被重新定位为一种文化活动,这样可以吸引更多寻求高质量生活方式的消费者。关于怎么赚钱的问题,我觉得是一个商业的问题,还涉及到文化的输出,和运营有关系。也可以偏防身,也可以偏强身,只是用户需求在不同时期的变化。像李小龙六十年代的美国(现在也是),防身需求就很大。
也就是需求决定了市场应该怎么迎合,如果想重新定义一种文化,就要大量输入文化和市场教育,也就是你要不停不停在网上线下讲你认同的东西,还要让他们信服(也会面临市场分割的问题)。不过国学,美学,心理学这些东西也会要求你本身具备很高的文化素养。如果涉及到新的东西,还要提供不一样的产品服务的创新,举例:心灵太极,太极工作坊,美学太极,太极修行旅游,童心太极……我随便说的。
说下我对武术或格斗这行业的看法吧,毕竟我练了七八年,也有点资格了。
在格斗武术行业,多数人的教育程度并不高。在国内,很多人还是把竞击倒对手当作一种价值观(防身也是一种需求),这其实是一个教育问题。但跆拳道的推广和发展就不同,我觉得它的推广者更具备全球视角和未来,它更像是一种形式的展现,不适合竞技,但它能增强体质,动作做起来也很帅气,家长一拍照片,成就感就满满。
所以,我认为现在的环境并不是一个武斗的环境,而是美学的环境。
像国家关于这方面的政策(我是听李连杰在一个节目里提到的),说是已经去除了很多偏向武斗的元素。就连现在的散打比赛规则都改变了,我前段看规则,已经变成了通过机器扣分,只要打到对方,灯一亮就得分,而不是非要将对方打倒。这就把散打变成了碰一下对方就跑的游戏了。
我自己是挺认同的这种政策的,我在竞技格斗比赛中练了两三年,我身体损伤也很大,几乎没有一天不带伤的。我最近也开始不想打全国赛了,昨天看新闻说扎克伯格也练格斗受伤进医院了。人的身体是一辈子的事儿,应该是强身健体,偏重美学而非武斗。
你看这个基本上是截拳道圈子里在油管里播放量较高的视频了,但它仍然想宣传的格斗的姿态和动作,大家喜欢这个视频本身的也是美,而非竞技。
好久不见的群友,以及远到而来的Sara。
今天群里有人用 DallE3 生成了一个头像,这让我想起来之前提到的“一切都不存在了”。
于是我说:
以前是依赖因果的,现在根本不需要因果,无中生有就好了。
如果说无中生有的前提是目标,那么目标也会不存在了。
比如这个头像,是因为我看到了其他人也有这样的一个头像(这是‘因’),所以也想做一个这种类似的头像(这是‘果’)。
这是经典的依赖因果关系而生活工作的事物。
而未来,就不需要了,机器会学习你的一切,你的DNA,你的生活环境,你的教育,你的性格……主动把这个头像生成给你,而且比下面这个还要好。
在此过程中,你根本不需要动手和动脑。
目标在此过程中,也会屠戮殆尽。
所以嘛,一切都即将消失
甚至是我在想象上述这个过程中仍然运用了因果思维,而接下来可不一定会这样继续,也许会更好。
© 2024 Xiaoxiao’s Weblog.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50889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