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从这个角度看。
-
Photo of the day 2025.3.14
-
关于CoT的越界问题
我在写GPTs的检查的时候,发现了这个问题,OpenAI其实不希望提示词暴露模型内部推理的过程。
又继续问了下:
但似乎改起来也并不是很难,也就把这个过程分享在这里了。
-
关于收藏知识的后续动作
今天在整理之前收集在“印象笔记”app里内容,突然有了一些新的想法。
我们大家都收藏好文章、好内容,我们也勤于整理这些“有价值的内容”,把它们当作自己的知识。我自己使用“印象笔记”有十三年了,更早之前还有使用三四年的“网文快捕”经历。可是从今天回顾这些内容来看,似乎90%的内容都过时了。
比如技术和趋势变化更新太快了,昨天还在使用 chatGPT-o1 模型,现在4.5也出来了;我们自身的认知也在不断提升,曾经认为重要的知识,今天可能变得过于浅薄了。很多内容没来得及看,就没时间看了。
从这两年我对知识的理解来看,如果我们不能把一个知识转化成自己的东西,它也许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过时。因此,对于收藏的知识来说,“记忆” → “理解” → “应用”可能是最重要的东西了。
所以嘛,对于收藏的知识:
- 尽快删除一些没有价值的内容。每周回顾一次,删除一些东西。
- 利用个人总结,利用chatGPT深度理解,让 AI 帮你筛选无用知识,利用费曼学习法,利用二次公开讲解等方法把知识真正地记忆住(为了以后用起来)
- 对知识进行分类,甚至可以构建类似的“记忆宫殿”,让自己可以在电脑和大脑中同时快速找到。
知识只有经过持续地筛选、转化与应用,才能长久发挥它真正的价值。这是我今天在整理印象笔记时想到的。
-
Photo of the day 2025.3.13
zaza胖了。
-
问题比答案这是事实,但它不重要
X上的一个发言,虽然说“提问题远比答案重要”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我认为:
- 没有勇气问问题
- 文化上不允许你问不同问题
- 人性懒惰不愿意专研学东西
- 缺失的好奇心
可能才是我们没有问出好问题的几个关键因素。我先放这儿吧,过几天也来码码字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