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认为追求完美反而无法实用。
- 状态的更新通常表明了某人的社交意愿,而且他人也往往会对更新的内容进行回应,表示喜欢或发表评论。他们这样做,并不是因为真的喜欢更新的内容,而是想要发出社交信号,试图与他人建立联系。
- 相比男性,女性更喜欢通过交谈来建立自己的社交关系。女性谈话主要是为了构建和维护她们的社交网络,男性则往往谈论他们自己或自己了解的事物,以给他人留下好的印象。
- 研究人员在分析人们乐于分享的动机时,发现这一动机往往都是帮助他人。分享是一种不求回报、无私的行为。对很多人来说,让别人觉得自己有用非常重要,所以他们会分享自认为对他人有价值的内容。这一点在人们分享于自己无益的内容时表现得极为明显。
- 与他人的谈话会不断影响我们个性的塑造和完善。我们的价值观可通过与家人、邻居、教友、同事等人的谈话得到传播,同时也会受到与我们共处的人的影响。
- 人类学家罗宾·邓巴将这些谈话描述为:谁跟谁在做什么;这件事情是好是坏;谁参与其中,谁没有,为什么。
- 人们希望分享的并不是事实,而是感觉。
- 积极、包含信息、令人惊讶或有趣的内容被分享的次数更多。
- 没有情绪感召力的内容,例如只会使人感觉舒服和放松的内容,则不会被人们分享。公共卫生信息倘若能够引发大众焦虑而非悲伤,可能会得到更为有效的传播。
- 据Keller Fay公司估计,人们一周会聊到约70种品牌,平均每天10种。策划营销活动时,我们需要了解这种涉及品牌的谈话的偶然性。
- 临近万圣节时,由于周围环境中橙色居多,橙色商品如Reese牛奶巧克力豆、橙汁汽水)会成为人们的首选。
- 研究表明,我们固定的交谈对象有7到15人,而绝大多数的交谈是跟当中最为密切的5个人进行的。我们80%的交谈时间都花在了固定的5至10个人身上。
- 研究表明,人们之所以利用社交网络,主要是为了加强与交往密切的人的联系,其次才是与关系较为疏远的人来往。
- 社交网络的三大定律。第一大定律为扩大(growth)。生活中,人们不断结识新人,社交网络也因此扩大。我们一般都会维持与熟人的联系,同时结交新人。比如在Facebook上,我们添加的好友多于删除的好友,好友数因此而不断增多。第二大定律是优先结交(preferential attachment)。认识人多的人往往会认识更多人。相同条件下,我们会倾向于同交往人数较多的人来往。第三定律是匹配度(fitness)。一个人的匹配度可表明他人与其联系的意愿。匹配度的高低与一系列因素有关,如信誉、忠诚度和学识等。匹配度越高的人,人们越乐意与其来往,而且与其来往也越频繁。
- 该群体的人数一旦超过150,我们就可以看到反社会行为,因为会有人做出违背群体最高利益的事情。
- 信息是通过某一独一无二的个人在彼此独立的朋友圈间传播的,……社交网络是由相互联系而又彼此独立的朋友圈子所组成的,这是本书最重要的一个观点。策划营销方案与传播信息时,应着眼于众多的小朋友圈子,而不是去寻找一两个有影响力的个人。
- 每个人同他人建立联系,中间平均只需6.6人。
- 策划营销活动时,应当把重点放在能于朋友、朋友的朋友间传播的内容上。但是,不能期待首次接触营销内容的人会迅速将其传播给三度以外的人。这就是要在众多小圈子内发布营销内容的原因。
- 要想获得营销上的成功,应针对你认为最重要的那一类人际关系进行设计。
- 我们容易受到周围人的影响,而这些人往往都是我们的强联系。围绕强联系将出现新的工具,并改变我们的购物方式。
- 弱联系处于社交圈的外围,这就意味着相比处于社交圈中心的强联系,他们的来往对象背景更为丰富。他们通过这些人会获得更多的新信息,因而他们往往比强联系知道得更多。
- 加大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极为重要。为此,可让对方知道有双方都认识的人,或者强调双方的共同利益,或者告诉对方信息的来源。
- 企业开展营销活动时,应该寻找对营销内容感兴趣的普通人,而非所谓具有巨大影响力的人。
- 考虑如何降低人们的接受门槛。一个简单易行的方法就是通过他们的好友将你的产品或品牌介绍给他们。Facebook上的“赞助内容”(Sponsored Stories)就是根据这个方法推出的。另外,还可让同一个圈子内的多个人反复提及信息,以使信息得到强化。
- 富有创新精神的核心人物决定了新思想的传播进程,追随者式的核心人物则在确保观点被大众接受方面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社交圈由诸多相互联系的小圈子构成。获得广泛传播的思想,其传播的起点往往是普通人,而非有巨大影响力的个人。如果思想的传播可由“有影响力的人”发起,往往会传播得更广,但这种情况极少发生。
- 人们会根据周围人开的车来决定自己买什么车,而不会去在乎这些人的特质。
- 东方文化强调人际关系和集体观念,而西方文化则看重个性发展。假设你向成长于东方文化环境的人和生长在西方文化环境中的人展示同一张风景照,前者讲述得更多的是照片的整体景色,而后者则会更多地谈论其中的具体事物。
- 人们往往不认识自己的朋友的朋友的朋友,却会在行为与决策上受到这些人很大的影响。
- 比起世界知名的癌症治疗中心,癌症患者更相信自己已认识多年的当地医生。
- 实际上,专家在预测自己专业领域之外的事时,表现要稍好一些,但80%的预测都不正确。有关金融业的研究也表明,只有20%的投资银行家在预测股市行情方面称得上是高手。
- 如果我们想要了解人与人之间如何相互影响以及人们如何做决策,就必须重点关注各部分之间的联系,而不是各个部分本身。
- 大脑天生就能预测,其预测能力是解决问题的基础。大脑皮层存储记忆,然后利用记忆来预测未来。随后,大脑观察实际发生的事情,衡量和记录预测和事实间的区别。在解决问题时,大脑本身不会给出答案,而是从记忆中检索解决方法。我们情绪的起伏波动并非出于本能,而是潜意识发出的信号。对于大脑做出的预测,我们基本上不会意识到。
- 一项购车调查发现,利用意识脑的人有25%的可能买到最满意的车,而利用潜意识脑的人买到最满意的车的概率为60%。换句话说,理性的意识脑作出的决策不如潜意识脑以及随机作出的决策。
- 传统销售漏斗模型建立在“人是理性的思考者”这一观点之上,但是现在我们已经知道,做决定时,占主导的是情绪,而非理性。
- 在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在超市摆放了一个果酱柜台,先后放置了24种果酱和6种果酱。在前一种情况下,路过柜台的人停下来看的占60%,而实际购买的只有3%。在后一种情况下,路过的人当中停下来看的仅占40%,而购买的则达30%。选择多样有利于吸引人们的注意,但不利于最终的销售。另一项有关养老保险的研究发现:若给人们提供95种选择,约有60%的人会投保;若只为他们提供两种选择,投保率就会升至75%。宝洁公司曾将旗下海飞丝产品的种类从26种减到15种,结果发现产品的销量增加了10%。通常,选择越少越好。
- 改变人们的态度极为困难。首先促使行为的改变,然后再引发态度的转变,这样做要简单得多。行为的改变大多会导致态度的转变。
- 一条广告平均需展示27次才能被人记住:九条广告中,只有一条会被人注意到,而且人们需将其看过3次才会记住,所以一条广告要想被注意需展示27次。
- 网购时,79%的人会向自己的强联系征求意见。事实上,由于不信任营销人员,比起来自企业的信息,人们更看重来自陌生人的信息。询问5000个人他们想从商业网站上了解什么,64%的人最想了解“用户打分和评论”,之后才是特惠物品和价格比较工具;49%的人则表示想看到更多的顾客评价网购时,79%的人会向自己的强联系征求意见。事实上,由于不信任营销人员,比起来自企业的信息,人们更看重来自陌生人的信息。询问5000个人他们想从商业网站上了解什么,64%的人最想了解“用户打分和评论”,之后才是特惠物品和价格比较工具;49%的人则表示想看到更多的顾客评价。
- 企业要想提高顾客忠诚度,就应把重点放在建立信誉上,而不是通过航空积分换里程等活动来度量与人们打交道的次数。记住,人们的决定主要依靠情绪脑做出,而像航空积分换里程这样的活动则是直接针对理性脑的。
- 打扰式营销主要存在两方面日益严重的问题。第一,受到打扰会让人觉得很不愉快,但人们受到打扰的次数却越来越多。第二,人们的时间和注意力有限。由于争相吸引人们注意的营销人员越来越多,他们实际受到的关注越来越少。人们可获得的信息飞速增加,通过扩大传播来获取关注的方式已不再可行。
- 商业活动围绕人和他们的朋友展开时,过程就会更为顺利。这种转变将改变我们对营销的看法,让我们不再寻找“有影响力的人”,而是关注相互联系的朋友。
- 人们之所以分享信息,是因为它可让生活更加容易,可以帮助我们建立人脉并塑造我们在他人眼中的形象。
-
读书摘记《小圈子●大社交》
从今天开始,要把博客拾起来了,打算增加读书摘记这个栏目,不定期的推荐一些书。下面这本《小圈子●大社交》是一本非常适合产品经理和用户研究工程师看的入门书籍。书中的观点引用了大量的用研数据,对于互联网产品的如何引入SNS的概念有着非常详细的解释和观点。特别有意思的是,和新浪大V不一样的地方,在于本书认为普通小圈子对信息的扩散影响力是超过大V的,大V只是起到了加速作用。推荐各位购买!以下为书摘,请选择性接收。 -
读书摘记《两性购买按钮》
一本初级的销售的男女消费心理学书籍,以下仅为重点摘记。- 在适当的时间,以合理的方式,传达正确的信息。
- 不管你的工作是产品设计,还是给新型服务打广告,又或是做人生最重要的销售推介,都要让客户独立判断。无论何时,不要游说客户,把主动权交到客户的手里。
- 买或不买的决定是由客户说了算的。影响他们决定的最行之有效的方法是,了解大脑的决策过程,明白两性在此过程中的差异之处和独特之处。
- 由于拥有双倍X染色体,现在女性的消费量占全部消费量的比重高达83%。
- 女性的消费能力再加上女人们通常比她们的丈夫大约多活15岁的事实。
- 能够把女人对购买新电脑、新车或者雇佣理财规划师的恐惧转化成一次愉快的经历的市场营销者,定会获益良多。
- 如果想增加客户群,你必须了解他们的购买动机与喜欢的销售方式以及你得用何种方式才能促使他们联想到你的产品、品牌。
- 为求生存,男人必须拥有侦察、夜视与无视能力以及良好的空间感。拥有强壮的体魄和面对危险的快速反应能力才是生存的关键。狩猎是一种策略性的行动,在群体中需要即时的决策力、确切的规则、明确的角色分配以及基层组织,因此不能将任何情感带入群体组织与决策中。
- 男人最重要的守则是:每个档案者是独立的,互不相关。
- 男人的大脑构造使之能将感情从问题中抽离出来迅速作出反应,接着再处理其他事情。
- 女性法则:在女人的大脑里的每一个档案都与其他档案相互关联。
- 如果你想和男性客户完成交易,或是拿到男性客户明年的订单或合约,那么你最好将和他的见面安排在下午较晚的时候或是晚间较早的时候,因为在那段时间他最无攻击性。
- 如果你想和女性客户完成交易,那么你可能要花更多的时间,因为她会通过各种方式来分别考虑这次购买行为对她的生活和事业有什么样的影响。
- 人们会忘记你所说的,也会忘记你所做的,但是他们绝不会忘记你所给他们的感觉。
- 模拟冒险式的销售和广告策略会激发男人的兴趣。
- 尽量减少女性购买者需要承担的这种风险可以使她们成为你的忠实客户。
- 如果你能令她了解你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能怎样增进她的各种关系,她就会有购买的倾向了。
- 男人的驱动力完全与男人的征服欲望相关。对于男人而言,遇到危机并不可怕,只要你让他相信他会获得可观的回报。
- 69%的受访男士表示他们只在需求某一特定物品的时候才有可能去购物。
- 当女性顾客在等等的时候,给她提供继续购物的机会令她购买她可能用得上的补给品或热卖品。
- 如果男人不得不等等的话,最好给他放松的机会–与让他去买点别的东西相比,放松对男性客户来说意义更大。
- 男人的眼睛不会自动搜索,但妇人被赋予了观察自己周围的能力。
- 当男人脑子在运转的时候,他们思考的问题是:它在哪儿?它去哪儿?它以多快的速度移动?而女人考虑的问题是:那是什么?它和我有关么?
- 男人着迷于动作,女人沉迷于情感。
- 卖东西给女人时,要花时间让她确信你的产品或服务能起作用。
- 当卖东西给男人时,要与他们讨论你的产品或服务的用途。
- 星巴克成功:杰出的员工、先进的产品、巨大的潜力、可预测性、渗透力。
- 当女人鼻孔里充斥着那些浓香甜味时,她们似乎会更多地消费。
- 和男性客户握手,不要犹豫,紧紧地握下去。
- 对于女性客户,要从各种不同主题入手,甚至与她无关的任何事情都可以。对于男性客户,要着于现有话题–产品、服务或手头上的商业项目–关且在转换下一话题前结束当前话题。
- 男人和女人都有强烈而原始的对性刺激的欲望。但拥有文字和情感天赋的女人喜爱把文字转换为唤醒欲望的动力。男人本质 上喜欢视觉刺激,因此他们钟爱图片。
- 打断意味着买卖中断。
- 在聆听男性顾客叙述的时候,女性销售人员要尽量克制打岔的念头,以示支持。一个简单的提问可能扼杀一桩买卖。
- 其实一个女人点头并不意味着她认同你的观点,而表示你可以继续表达你的观点。一旦你意识到女性客户不再点头,你就要说:“我的想法就止于此,我想知道你怎么想的。“然后就保持安静,仔细聆听她的想法。
- 如果你也是爱点头的人,当然绝大部分女人都是,不要对你的男性潜在客户及男性顾客点头,除非你的确对他们的观点表示同意。
- 如果她说”我会考虑的,也许会买“,猜猜那意味什么?她真的打算去考虑这件事情。你的男性潜在客户却恰恰相反,当他们回答“也许”的时候,是委婉地表示拒绝的说辞。
- 对女性客户而言抨击对手不会是件好事。
- 与你的男性客户并肩站着或坐着,而不要处于他的对面位置;然后望向产品或计划书,进行生动鲜活的推介。
- 你要坐在你的女性客户的对面,而且要与她对视–不要低于肩膀–然后再与她讨论你的服务。
- 想要赢得女性客户的信任,“我们共同的朋友Nancy介绍我来见你”这种说法要比“我知道你和我都是地方商会的会员”的说法更有效。
- 只要他们是饱受压力之苦的男性,你一定要抵制激发他们说话的欲望。
- 30秒内打动男人的关键词:我帮、我采取、我创建、我挑战、我发现、我创造、我探究、我履行、我执行、我成功地实现、我完成、我取得、我修改。
- 30秒内打动女人的关键词。你需要准备的是描述行为和结果的故事(这是男人注重的首要因素),及给人们带来的好处(这是女人优先考虑的)。而故事时长要控制在30秒左右能控制在15秒的话效果会更好。
- 如果你感觉到她饱受压力,那么你要做的就是乖乖地认真地听,不要在这个时候提出 任何解决方法。
- 如果你发现在洽谈买卖的过程中他饱受压力之苦,给他留点空间。
- 怎样启动女性的购买按钮。1试探阶段,2提问和听取意见阶段,3推介阶段,4消除疑虑阶段,5达成交易阶段,6晋升为可信赖的顾问阶段。
- 如果世上只有一个对男性销售的规则,那么它就是:对男性销售你和你的产品服务不重要,只围绕你的男性客户做事。
- 怎样启动男性的购买按钮。1试探阶段,2提问和细心阶段,3推介阶段,4消除疑虑阶段,5达成交易阶段,6晋升为可信赖的大部阶段。
-
再见,大族!
来公司几年了,搬了好几个地方,这是在大族的旧工位,存照纪念!再见了,大族!
-
手机会取代个人电脑吗
知乎社区里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你认为手机会取代个人电脑吗?如果会,那是在几年之后?会是什么形态?”后来我翻了一下记录,原来这个问题是张小龙提的,问题本身比较有意思,涉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根据个人经验,我也想说几句,以下是全文:
1. 去年拿到iPhone4s的时候,有一个月没有卡,拿着裸机,在Wifi下跑了一个月。我十分震惊的发现, iPhone根本就不是手机,甚至有可能在12年前设计的时候,它也不是作为手机来设计的。这是因为,当你拿起iPhone时,你会发现经常使用的短信系统,可以被iMessage、微信、等替代;你的电话系统,可以被Facetime、Skype、QQ语音等替代。传统意义上的手机,短信和电话是两大特征。当你发现这两个主要功能可能在未来被取代时,你会认为iPhone还是传统意义上的手机吗?那么从这个角度来看,未来的“手机”或手持终端会具备越来越多的功能,相似或接近目前的“个人电脑”。如果把问题缩减一下,终端(或手持终端)会取代个人电脑吗?这个问题到是有结论的。
2. 终端能否取代个人电脑,要看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目前,终端的优势在增强,比如查找天气,看日历,提醒、搜索信息、处理简单的文档、处理邮件都是可以得到解决的。所以我的观点是终端在一定程度上是能够取代个人电脑的。因为人是创造性的动物,人类发明和使用工具是人区别与其它动物的根本。我举一个真实的例子:2002年左右的时候,在火星论坛上,有一位美国华人,做了一个创意的视频,即用两只手处理maya软件,整体的建模是在全息影像上完成(你可以想象钢铁侠2的镜头,但这个视频是在2002年),后面还有一个有趣的小故事。当时非常震惊,可惜现在找不到那段视频,在那个时候,我认为,鼠标是可以解放出来的,因为这种创作方式更贴近人类自然的方式来创造物品,我可以想象在远古的未来,人类就是用双手完整的盖好一间房子。未来就是这样的,更自然,更人性化,工具只是为了更便捷的满足人类的需求,而电脑这个庞大的体积和交互方式,已经慢慢在落伍。有人可能会认为终端不能完成复杂的操作,其实未必,新的技术和交互模式都是在不断变化、革新的。 人机交互的使命就是更好用、易用,有同学提到如何在手机上抠背景,我想用语音识别调用knockout的技术,完成扣背景不是什么问题。打开Photoshop把图片放大N倍,然后用工具延边缘一点一点的截取,将会是过时的。
3. 有人讲互联网是泡沫,包括有的老板也会这么讲。同意这个观点,至少我想是在几年内还是泡沫期的,但一定要讲手机取代电脑的时间有多长,我想会久一点,终端完全可以取代个人电脑会在2030年或更久的日子,我的理由是随研发技术慢慢普及,BB机也是经历了20多年,从大显示屏再小屏,或到终端屏,或到全息,要更久,何况现在国内还有很多人没有用过电脑。(我也想说一下,我想最终,未来的未来,人脑是要和电脑直接交互的)
4. 如果说手机取代电脑的形态,我认为会像KK讲的那些一样,终端无处不在,而手机,会彻彻底底的退出这个历史舞台。
-
《我们的8652》之二十年再相聚
当你童年的好友座在你对面时,没有利益,不会忌讳,少了客套,更多的是回忆和温馨。一直和小学同学保持最多的联系,因为和他们一起是最快乐的。休年假的时候,在老家聚齐了能聚齐的小学同学,做了一个《我们的8652之二十年后再相聚》。
我们聊了好多,各自的前景,现在的状态,各自的收入。在小学时代的记忆中,我和另外一位叫YL的同学座在讲台的两边,我们被当作调皮捣蛋的学生一直就这么座了五年,在聚会中,得知他已经去了天堂,了解死因后,备感可惜,他应该是我们第一位挂掉的同学,我至今还能回忆起他和我滔滔不绝的讲郭靖是如何厉害,用内力把稻草变成一个个武器杀死对手的情景。也以致于我在小学的时候就看了一些金先生的小说。小学时好像只和两位女同学座过,然而其中的一位叫ZSJ的女同学记忆非常深刻,和她座一位的时候,由于我天生好动,上课喜欢说话和玩,她经常找老师告我的状,至今对她记忆忧新,似乎被她告过状的人也不少;我和下面照片中第二排左起第一个的家伙在五年级的时候曾经约好了放学后打架,一直打到我的家长和他的家长双双来了为止,从教室里打到教室外,打乱了桌子和椅子,混身滚得到处是灰;下面照片中有一个还负着伤的MM,没有出院就直接过来了,这精神实在是佩服。
也聊到了老师,一位教生物的老师,经常拿小竹棍,因为一点点小P事,狠狠的打过去,可以是打的半死的那种,不知道这位老先生是否还在活着;教语文的老师,经常罚学生写作业,她还好,是因为你犯错了才会惩罚你;还有一位数学老师,因为一个同学告状说我讲了她的坏话,整整一个学期没有改我的数学作业,还在毕业最后的时候当着全班68个人的面说我能考上红旗中学(当时最差的一所中学)就不错了;一位地理的女老师,对我还不错,在考了8分后也没让我找家长;一位教书法的老师,因为我座的靠前,经常指导和表扬我的毛笔字写的认真。总之,在记忆中,没有几个老师能算得上“老师”,我也大胆的预言,未来老师这个职位可能会消失。
最后也聊到了各自的状态,由于经济及三线城市的原因,很多在职人员的收入并不乐观。但其中也发现了同学们也是能积极的面对生活,赚外快,开店做生活,都想在工作之余能为未来的生活做更多的准备。也祝福各位同学们能够找到更多的途径,走出近期经济不紧气的状态。
最后,记录一下《我们的8652》的由来:当年是1986年我们进入了小学一年级,毕业时是五年级二班,所以依据于此,叫作《我们的8652》,全班毕业时68人。
我们,期待下一次相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