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标题,很多人会问:ISUX是什么?我来介绍一下吧,ISUX是Internet Service User Experience的缩写简称,中文就是腾讯互联网用户体验设计部。是的,ISD、ISD Webteam就是ISUX的前身啦。ISUX负责腾讯QQ空间、QQ会员、QQ秀、QQmusic、腾讯视频、拍拍、QQ商城等产品体验设计业务,欢迎各位来Follow我们:
-
欢迎收听腾讯ISUX团队官方微博
-
近来的几件事
再不动手这个博客好像就荒废了,其实我还在,只是这段时间很忙。
1. 今天是五四青年节,祝大家青年节快乐。猛然的发现,已经不再年青。家里有了孩子,公司有了团队,各种责任都来了。但,依然在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梦想还在,激情尚存。
2. GF2玩了几个月了。大致总结一下心得:一必须要有一台单反相机或好的镜头。二是发现网络上好看,漂亮的照片,大多不是经过一次性拍成,或偶然天成,都是经过用心思量,多角度深度和后期PS的结果。三是好的照片在构图、光的运用、彩色上非常成熟或是有独特的地方,比如流行的日系小清新、比如instagram对色彩的傻瓜化。四是要有一颗好奇的心,能够捕捉到不一样的视角。详细的心得后面发,拍出好的片子,其实也不难。
2. 上个月受广东工业大学的邀请,和广工数媒系的同学们进行了简短的交流。但愿三个小时的交流能带给大家一些有用的信息。另外,此次的交流完全是无偿的,更多的是和同学们做FAQ。后面看到了大黑的记录,还是比较欣慰,同学们都听懂了。最后是大家合影,期待广工出现更多的人才。
-
我的咕叽咕叽2011.03.27
- 这段时间花在微博的时间很多,发现还是比较容易上瘾,像腾讯微博互动的很快。一个回复和评论,马上QQ弹出Tips就可以看得了。唯一感觉最大的是,没有办法集中精力思考一些东西。碎片的信息太多,想好好思考一些问题必须记录下来。
- Lucy越来越懂事了,现在可以说“爸爸”、“妈妈”、“爷爷”、“婆婆”、“谢谢”、“鞋啊”、“阿姨”、“拜拜”、“派派”这些词。而在理解力上,基本上可以听懂大人的话了,有意识教她一些词的时候,Lucy会有意识的学。最喜欢的是翻家里的书和玩Ipad。
- 王志勇是一个在深圳的博客好友,近两年他一直在关注外星生命,有些观点我很难苟同。但他说“多数人不是在为理想而奋斗,而是在为提高个人生活品质、为了金钱而奋斗”的时候,我非常赞同。和很多人聊为什么要离开现在的公司,得到的答案无非是没有激情、待遇太少、平台或流程不好、想换个环境等等原因,其实这个问题老罗总结的很好:薪水与职位。从业十年,很多人出入公司,来了又走了,我看到更多的原因是在岗的时候没有全力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我想如果想要提升老罗提到的那两个原因,首先是要全力做好现在的事情,重要的它是你喜欢的事情,或是,你的理想。
-
色彩,你究竟知道多少?
[box type=”info”]本文为转载,源文出处:色彩,你究竟知道多少?[/box]
不论是日常生活还是工作需要,色彩都与我们紧密相关。色彩不仅仅涉及到情感感受,它已经在支配我们的喜好和消费,已经深入到我们的民族文化和行为方式中。如果你关注色彩,想要更清晰的梳理自己的色彩知识结构,请参与到本期议题之中。
Hiued分享会:色彩,你究竟知道多少?本届交流会有幸请到国内优秀的设计教学作家、设计师、插画师Relen(梁景红),自2003年至今已出版7本著作。她是国内最早研究网页视觉的设计师之一,多本著作发行于港台地区,是网页视觉教学研究的佼佼者。之后作为Illustrator专家,为Adobe编写认证考试的标准教材。近几年,她把研究重点转为色彩领域。最新出版作品《写个大家看的色彩书①——设计配色基础》 。
(更多…) -
真正的学习
[box type=”info”]转载来源:百度文库:《真正的学习》 | 作者:武志红[/box]
前天突然发现,身边很多人在当年读书时有神话般的表现,比方说一个哥们小学、初中与高中永远是全校第一名。比方说,高中的同桌在一次期末考试前生病,在家休养一个月,回来时距离考试仅三四天时间,但没想到他一鸣惊人,从以前的十二三名跃居到第四名。
……
不过,所有这些神话,都远不如一个看起来有些愚笨的故事令我感动。
我一个朋友,小学一二年级时数学成绩一直很差,因为她完全搞不懂加法是什么意思。
一天,她走在街上,看着街上的两个物品,突然间明白了:哦,加法,不就是两个数加在一起吗,就像这两个物品加在一起。
明白这一点后,她的数学成绩一下子出现了飞跃。
这种明白,心理学上称之为顿悟,英文为“insight”,还有一个有趣的国外的说法叫“啊—哈”。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顿悟发生时,心里不自觉地会有这两个感叹“啊!哈!”
顿悟,是一个人自己对某种事物之规律的一种发现。这是我的发现——这是顿悟的根本价值所在。
有了顿悟,就意味着一个人真正领会了什么,这是真正的学习。
与顿悟相对应的,是模仿学习。
模仿学习即,我不知道其中的道理是什么,但我从别人那里知道了这个道理是什么。
模仿学习永远是跟在别人的后面,而顿悟,却永远是崭新的。即便你顿悟到的一个发现可能是无数人都发现的,但对你而言,这是崭新的,而且真的是你自己发现的。
譬如说,是小学生就知道1+1=2,但是,第一个总结出这个规律的人,那必定是惊天地涕鬼神者,而轻松通过模仿学习获得这一知识的人,就领略不了顿悟的那种美了。
就说说我这位朋友吧,她回忆说,当时她觉得像是闪过一道白光,整个世界突然变亮了很多,然后,或者说几乎是同时,那个顿悟“加法不就是两个事物加在一起吗”从心中涌现了出来。
顿悟,经常显得很是有些愚笨。
美国伟大的催眠大师米尔顿•艾瑞克森有阅读障碍,他读书时的多数时间就是在翻字典,因为他不知道字典是怎样排序的,所以每次查找一个字时,他都是从头查起。
一直到16岁,一天他在家中地下室里,还是在查字典,突然间好像一道白光将整个地下室照亮,一个巨大的喜悦从心中涌出,他发现——原来字典是从A排到Z的。
原来,他自己发现了字典排序的奥秘。
自己发现这个奥秘的过程,就是这样的美。
相反,一开始就被教育知道字典是如何排序的我们,有几个人能有幸体验过这种美呢?
在逛一些心理学专业论坛时,我很容易感觉到郁闷,好像论坛上活跃着一个大师又一个大师。其实,只不过是网友们在转述大师们的理论和语句而已。
大师们构建起自己的理论和语句,那必定是经历了无数的顿悟,一次又一次品尝到“原来字典是从A排到Z的”那种美。
这个历程是很不容易的,但是,通过模仿学习而知道这些理论和语句的表面道理所在,是很容易的。
甚至,都容易到了这个份上——好像自己在转述时就已掌握了其全部精髓。
但是,这一定是个幻象,这种掌握,没有经过你的心与你的灵魂,它只是头脑上的知道而已。
举一下我自己的例子,我在大学时就在头脑上知道了弗洛伊德讲的俄狄浦斯情结(即恋父恋母情结),但是,直到半年前我才通过一系列的顿悟,先是部分解开了我自己身上的俄狄浦斯情结,而后才能比较好地在这一点上和我的来访者一起工作。
假若没有我对自己的俄狄浦斯情结的领悟,那么我也很难陪伴我的来访者在这一点上抵达真正的领悟。
心理学毕竟还是比较窄的范围,我们还是回到常见的话题上吧。
记得今年春节联欢晚会,看到“百家姓女孩”王仙妮上场表演时,我心里有巨大的悲哀涌出——这到底有什么意义?
后来,中央电视台心理访谈节目对王仙妮做了深度访谈,更进一步加深了我的这份悲哀——这到底有什么意义?!
王仙妮倒背如流的不仅仅是百家姓,还有像什么唐诗三百首这样的东西。这种记忆力让一位老师一时震惊,以为她是天才,但当这位老师询问王仙妮如何理解一些简单的句子时,王仙妮完全说不上来,这位老师再一次震惊了。
我猜,这种震惊也许和我的悲哀有共同之处。
在高中时,我也背过唐诗三百首和宋词三百首中,还有像高考范围内需要背诵的课本,我也都背过了,甚至连鲁迅的一些文章,我也全文背诵了。不光是为了高考,更主要是爱好。
然而,现在,这一切都在我的脑海中不大存在了,说来悲哀,它们真的只是进入到我的头脑而已,它们不曾碰触到我的心。
假若时间可以重来,那么,我会很慢很慢地去读唐诗宋词,希望在这样读的时候,能恍然间穿越时光隧道,好像又回到作者的时空中,碰触到他的心,与他的心弦以同一个节奏跳动。
钱学森在去世前向温总理感慨说,新中国没培养出一个杰出人才。之所以如此,我想,因为我们盛行的就是模仿学习,而忽略了让孩子们自己去领略知识与人生的重要性。
现在的教育体系造成的学习压力越来越大,孩子们似乎一天一天地只能在超高负荷的模仿学习中疲于奔命。如此一来,不管他们长大后能多么纯熟地掌握知识与技术,都是有巨大欠缺的——他们从未体会过顿悟的美,他们身上将难以闪现着原创精神的光彩。
如果你真的爱你的孩子,那么,你是否愿意试试,鼓励他慢下来,用他的心去体会这个世界,去通过一次又一次的顿悟真正学习到这个世界的美。